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生态文明看甘肃

【绿色发现】临夏州和政县松鸣镇:大南岔河水清了流畅了

18-07-13 09:2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绿色发现】大南岔河水清了流畅了

  本报记者 洪文泉 薛砚

  7月4日,记者来到和政县松鸣镇的时候,这里刚刚下完雨。雨后的远山云雾迷蒙,哗哗水声打破了夏日的宁静。宽阔的大南岔河从远处奔腾而来,翻过一道道水坝,在两岸青草绿树间平稳流向远方。

  谁能想到,早在几年前,大南岔河的水生态状况还令人堪忧,眼前的美景还只是当地人的美好憧憬。当时的河道里垃圾漂浮,河滩上满眼杂草烂泥。暴雨时,河水上涨漫过河滩,裹挟着垃圾向下游的洮河冲去。

  大南岔河发源于太子山,全长55公里,属洮河的二级支流、黄河的三级支流,临近松鸣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和政县松鸣镇、达浪乡群众的重要灌溉水源,它的水生态关乎着整个流域乃至整个和政县的永续发展。

  多年来,由于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随意倾倒生活垃圾,而大南岔河沿岸附近的多家采砂企业不仅乱采乱挖,还将采砂弃料随意堆放,洗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引发了河道行洪不畅、河岸崩塌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破坏了河水生态环境。

  “前几年,垃圾袋、塑料瓶、水泥块料……啥都往河里扔,有些堆到河滩上,有些就冲到下游去了。这几年松鸣岩旅游火了,要是游客们看到这样的情景,谁还愿意再来呢?”松鸣镇中心村65岁的村民李永刚,对以前大南岔河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去年以来,和政县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认真开展“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工作,县域内所有河道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加大河道管护监督力度,依法关停河道非法采砂场38家,同时增强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一起爱水护水。

  大南岔河的区位优势,让它成为了松鸣岩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和政县还重点实施了大南岔河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建起了7座液压翻板坝,疏浚18.6公里河道,加固4.3公里河堤,有效提升了河流的运行能力。县里还修建了沿岸步道,筑起了浮雕景观墙,打造出一道绚丽多彩的河岸风情线。

  “昨天下了一天的雨,又大又急,换作以前,我们就要赶紧冒雨上阵防洪排涝。”指着最近的一道坝,和政县水务水电局局长王正清介绍说:“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实现了现代化的水务管理,新的水利系统建成使用后,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进行远程操作,让河里的翻板坝及时平稳降闸,确保行洪通畅。”

  “自从政府开始大力度治理大南岔河,我常常看到巡河监督的工作人员忙个不停。村里人现在觉悟也提高了,往河里乱扔乱倒垃圾的行为,现在不仅要受批评,还得缴罚款。”说起大南岔河,李永刚一脸自豪,“现在河里垃圾没了,水变清了,水流通畅,河岸两边的步行步道修得漂漂亮亮,不光游客喜欢,还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谁都舍不得再破坏了。”

  一脉青山、一湾碧水。如今,大南岔河水生态环境得到综合治理,不仅正在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让广大群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而且推动着绿色发展理念在和政县落地生根。

精彩推荐

  • 真情描绘乡村生活新画卷 ——《椒乡里的麻辣事》国家大剧院演出记 真情描绘乡村生活新画卷 ——《椒乡里的麻辣事》国家大剧院演出记
  • 张掖市山丹县位奇镇农民在大棚内移植蔬菜苗 张掖市山丹县位奇镇农民在大棚内移植蔬菜苗
  • 情暖桑榆霞满天——张掖市积极探索多种养老服务模式纪实 情暖桑榆霞满天——张掖市积极探索多种养老服务模式纪实
  • 张掖民乐18岁男孩落水 6名路人合力施救 张掖民乐18岁男孩落水 6名路人合力施救
  • 全国各地99对新人在金昌紫金花海举行中式集体婚礼 全国各地99对新人在金昌紫金花海举行中式集体婚礼
  • 兰州市犬只留检所 流浪狗温馨的“家” 兰州市犬只留检所 流浪狗温馨的“家”
  • “舞动金城”广场舞大赛惊艳亮相兰州西固区(图) “舞动金城”广场舞大赛惊艳亮相兰州西固区(图)
  • 公路系统全力抢修 甘肃省39条雨损公路基本恢复畅通 公路系统全力抢修 甘肃省39条雨损公路基本恢复畅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2   【百日会战】甘肃天水一银行不履行协助
3   图解:奔跑吧!“兰马”↓↓↓
4   林铎在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5   关爱眼睛健康 兰大一院举行“爱眼日”
6   受贿超2700万 甘肃省林业厅原厅长马光
7   林铎在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
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通南京至兰州至阿勒
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甘肃各地将
10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