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春潮拍岸千帆进——临夏州非公经济发展纪实
原标题:【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春潮拍岸千帆进——临夏州非公经济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王睿君
“重商”是临夏一张特有的名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当时蓬勃发展的临夏州非公有制经济曾有过“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赞誉。
改革开放40年间,临夏州非公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愈加明显,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当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引擎和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多赢的良好态势。
一
改革开放前夕的临夏同全国绝大部分民族贫困地区一样,环境恶劣、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迫使部分临夏人离开土地,另谋出路。
“那时候,我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跟着生产队干活,一年到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提起40年前的往事,年过古稀的马全才老人记忆犹新。为了填饱肚子,他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决定出门闯一闯,贩卖小商品以解困境。“那时候,做生意被人称作‘投机倒把’,所以我们也就随便卖点茶叶、白糖等生活必需品。”马全才回忆说。
1978年12月,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这对于饱受贫困煎熬,同时又极具经商头脑的临夏人来说,无疑是久旱之后的甘霖。
“我成为最早一批的个体经营户。”4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商品经济的闸门时,30出头的广河县三甲集镇上集村农民马全才,堂堂正正做起了羊毛贩运生意。
20世纪80年代末,先富起来的马全才,依靠经商贩运积累的资本760万元,办起了自己的毛纺厂,当上了厂长,成了全省闻名的民营企业带头人。
地处中原农区与青藏牧区过渡带的临夏,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商贸重镇,又是自明清以来“茶马互市”的贸易中心。浓厚的商贸积淀,使许多像马全才一样脑瓜灵活的农民,在改革开放伊始就跳出小农经济的羁绊,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如鱼得水。
从传统的商贩起家,从地摊到商场,从农区到牧区,临夏每10人中就有1人走向市场。“东进西出,南来北往”,他们或经商、或贩运、或搞流通,充当起东西部地区间商品交易的“二传手”,商业经营网点星罗棋布,商贸流通网络连接全国25个省区市的50多个地区。
1978年,临夏州共有2031家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2346人。费孝通先生这样评价当时活跃的临夏商贸经济:“他们上西藏、下江南、钻帐房、进商店,足迹遍及大江南北,7天一趟广州,10天一趟拉萨已成常事了。他们中的许多人终年活跃在青藏高原,把各种工业品送到牧民手中,又从一座座帐篷中收购农牧产品送到临夏市场,形成了收购、运输、销售一条龙的流通体系,正在西部少数民族中开辟着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二
此后的十几年,随着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作用日益凸显,临夏非公经济发展的制度性框架也逐步搭建起来。
在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临夏非公经济从最初的“星星点点”,到今天的“遍地开花”,逐步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
1994年,临夏兴强地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成立之初,公司商品全部依赖代理公司进行出口。“我们做的手工地毯一经出口,大部分利润都被代理公司拿去,所以当时工人们的工资很低。”总经理马孝贤说。
2004年,兴强地毯公司被批准拥有“自营出口权”,从此,公司拿到了开拓海外市场的“通行证”。“自己出口商品,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许多客户主动找上门来。最好的年份,我们出口商品达380多万美元。”马孝贤介绍,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往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美国、阿联酋等国家,而临夏兴强地毯有限责任公司也发展成为我省地毯自营进出口的龙头企业。
改革,为临夏早期非公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政策上的好机遇,还有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
甘肃和政八八啤特果集团有限公司大力升级改造生产线,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目前,八八集团已成为省内产销规模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果汁饮品现代化私营企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公司从当初的小作坊式管理和生产,逐步发展到今天的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生产,并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产品质量更具市场竞争力。”八八集团副总经理陈志玺说。
三
如今,临夏州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实力日益增强,已成为当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而近年来愈加规范、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更为非公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临夏经济开发区,集中了临夏州以特色食品、民族用品、新型建材、中医药材为主的50家非公企业,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场景。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集群效应集中的经济新领域正在崛起。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一批以创新创业为主旨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在临夏涌现。
临夏州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公司不但为当地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为他们搭建了实施理想的平台。
“一方面,我们对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帮助他们从个体经营走向创办公司;另一方面,也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升级,从而对全社会的创新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公司负责人马平说。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临夏州出台了《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措施,在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落实优惠政策、加强人才支持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建立“一企一策”帮扶制度,破解非公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审批事项,为企业提供便利。
“我们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并联审批、在线办理和跟踪服务,对项目环评、规划、用地等实行特事特办,积极落实‘一站式’服务承诺,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为各类投资者、创业者提供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临夏州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临夏州非公经济从最初的摸索阶段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市场中涌现,为当地吸纳就业、缴纳税收、出口创汇、创造财富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7年底,临夏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总数达到77976户、注册资本(金)达到739.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6.1万人。
相关新闻
- 2018-07-09【兰州故事】从陇中到河西,改革开放之初的甘肃大移民(图)
- 2018-07-02甘南州直机关举行纪念建党97周年暨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大会
- 2018-07-04甘南州质监局举办庆祝建党97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
- 2018-06-19【专题】改革开放40年 喜看陇原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