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防止廉价药消失
近日,有多家媒体曝出,被称为乳腺癌“救命药”的赫赛汀自去年纳入医保之后,在全国多地出现缺货状态。廉价药逐渐消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利润空间,并且随之形成了原料供应商、药品生产企业与销售终端的博弈。有些看似消失了的药品,其实只是“换个身份”重新出现而已。(据《中国新闻网》)
许多廉价药从市面上消失,其实是一种“假死”。换包装、改剂型、变规格、造新名,“改头换面”后重新登场的新药,价格自然变高了,可实际成分并没有变。这种“死去活来”的现象,俨然已成为医药界的一种潜规则。破除这一“怪圈”,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关键应从三处着力。
其一,应实行低价药品生产补助制度。很多药企之所以“新瓶装老酒”,是因为低价药品缺乏利润空间,甚至还可能遭到药店的拒卖。所以,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考虑到药企的合理利润,在降价药投入市场的过程中给予应有的协助与补助。比如在德国,对患者需要而且价廉的药品,在招标确定生产药企之后,为了确保药企的生产量和供应量,政府建立了一种补助制度,当药品出厂价与成本价出现倒挂与差亏时,政府就给予药企一定补助。此外,对于企业所生产的低价药品,在税收方面也应给予适当优惠。如此双管齐下,让药企有利可图,才能保证低价药品市场供给的充足性和持久性。
其二,应严格审批药企推出的“新药品”。近些年,很多廉价药经常上演“改头换面”的把戏,很多情况下是政府部门对药企生产经营的药品种类、价格、研发缺乏信息跟踪和反馈机制。这就形成了一个监管盲区:相关部门对药企申报的新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把关,药企只要申报的药品名称没有雷同,就很容易通过相关审核。现在,随着送审核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操作的日益规范,廉价药“改头换面”的问题有所减轻,但要充分地杜绝监管漏洞,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举措,特别是要从药品的成分、作用等方面入手,从药物的本质上进行鉴别,进而把紧新药的审批程序。
其三,应进一步加强构建医疗机构的公益事业属性。这些年来,一些被降价的药品之所以很快消失,与现行的药品生产销售制度密不可分。一方面,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多达数千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为了生存和发展,当降价药品无利可图时,药企只能让其“死去”。另一方面,药品销售渠道又往往掌控在医疗机构手里,这些医疗机构以国有医院为代表,且在选择药品中具有强势地位,其出于利益考量往往选择高利润的药品。其结果,就是某药品虽然降价了,可消费者却又很难买到。去年以来,各地开始推行“医药分开”,着力破除“以药养医”的弊端。期待这一改革措施早日见效,从根本上解决“吃药贵”的问题。
相关新闻
- 2016-05-04评论:治“廉价救命药荒”需对症下药
- 2015-05-08兰州:想买廉价药为啥这么难?
- 2011-03-29162种药品昨起降价 兰州市民担心廉价药“人间蒸发”
- 2010-10-20市民关注:是谁把廉价老药逼出市场
精彩推荐
- 庆阳宁县:小蜜蜂“酿”出大产业(图)
- 兰州城关区焦家湾东社区包粽子迎端午(图)
- 兰州市人民政府重新公布《兰州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 仍执行最低40m2补偿制度 旧城改建需8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
- 唐仁健在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工作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运用创新思维 完善政策支持 集合各方智慧 扎实有序推进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
-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和文博会筹备等工作
-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 【最甘肃】陇上江南:多彩陇南好避暑(图)
- 图说甘肃丨“端午”将至 张掖丹霞景区旅游市场全面“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