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寿长篇小说《鸠摩罗什》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中国甘肃网1月22日讯 1月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区域与传统”工作坊在采薇阁举办“西部文化的传统与当代书写:徐兆寿长篇小说《鸠摩罗什》研讨会”,著名评论家孟繁华、贺绍俊、张清华、刘琼等和著名作家李洱、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张辉以及青年批评家陈国和、刘艳、丛治辰、饶翔、吴智斌、顾广梅、赵坤、舒晋瑜、李蔚超、储云侠等四十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著名学者、批评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主持。
陈晓明教授说,2014年7月6日,徐兆寿长篇小说《荒原问道》刚刚出版,就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了研讨,那部小说是徐兆寿的转型之作,曾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三年半后,徐兆寿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鸠摩罗什》,这标志着他的又一次转型。在我看来,从徐兆寿过去的创作,尤其是《荒原问道》和《鸠摩罗什》,都一直沿着知识分子的道路在进行创作,这在当代作家的写作中很有特点,我称其为新文人写作。《鸠摩罗什》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它的题材关乎“一带一路”的国家经略,也关乎文化自信的问题。这是值得祝贺并关注的一部力作。
孟繁华教授说,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徐兆寿的写作属于知识分子写作,问道是他作品的一贯主题,《荒原问道》是追问中国文化在今天的前途命运,《鸠摩罗什》是转向历史上的知识分子与不被人们关注的佛教传统文化,同样也在追问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又如何造福于世界。小说对西域的文化、鸠摩罗什的日常生活、佛教如何借助皇家进行传播等细节描写都写得非常好。
贺绍俊教授说,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徐兆寿借鸠摩罗什去问道的新路,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他始终在问道。从《荒原问道》开始,就能感觉到这是他作品中最大的特点,这也是学者很可贵的地方。他不断地让自己的思想往前走,往深处走,往广大处走,所以,我更愿意把里面很多有关对文化、思想、哲学的部分也看到是徐兆寿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部书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徐兆寿借鸠摩罗什布道弘法的一部书。这个道,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这个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共同的法。文以载道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张清华说,我对兆寿写作这部书有一些了解,觉得既不能把它当作一部人物传记来看,也不能当做一部纯粹的文艺上的虚构的小说来看,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本。对于兆寿来说,首先他不认为自己仅仅是一个小说家,他一定把自己首先设计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肩负着很大的文化使命的知识分子,我非常欣赏兆寿身上的这种文化使命。我觉得理解这本书,必须要研究一个西部的知识分子,要了解他的襟怀,他的文化抱负,他的强烈的使命感,包括他对于各种来自东部的压力或者偏见的反抗,这是很重要。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就会曲解它,就会挑剔一些细节虚构甚至结构。此外,写这部书的难度极大,一般作家都难以完成。兆寿长期生活在西部,又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即使如此,他仍然花了三至五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是值得钦佩的。
其他学者、作家都发表了对《鸠摩罗什》的看法,总之,大家都认为,这不仅是徐兆寿个人创作中的一次面向中国传统文化、叩问中国文化命运的转型之作,同时也是今天“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中的一部重要的力作,是西部文学的一部代表性作品。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