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庄浪县一头红牛“牵”出的致富路
原标题: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
一头红牛“牵”出的致富路
记者 宋振峰 薛砚
1月8日,走进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肉牛养殖场,100多头“平凉红牛”在暖棚里悠闲地吃着饲草。它们一个个身形健硕,红棕色的皮毛闪着光泽,几只小牛犊伸着脖子在母牛身边吃奶。可别小看这些红牛,它们正“肩负”着带领吊沟村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的重任。
水洛镇吊沟村是庄浪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413户中有112户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近四分之一。去年,吊沟村被庄浪县确定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水洛镇和吊沟村的干部们认为,加入到农村“三变”改革浪潮中,产业是发展的支撑,而特色产业则是“三变”改革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吊沟村村民都有养牛的传统,前些年,靠着养牛,一些农民挣了钱,成了养殖大户。但对一部分贫困户来说,情况则不尽人意。
“以前,不少贫困户家里养一头牛,主要为了种田。但现在耕地都用农机,牛派不上用场了,他们就以五六千元的便宜价格将牛卖了,没挣到啥钱。”水洛镇党委书记樊对对告诉记者。
立足于贫困户养牛的实际,水洛镇将肉牛养殖作为“三变”改革的主导产业之一,由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资建设了占地46亩的肉牛养殖场。每个贫困户获得一头政府分发的“扶贫牛”,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后,这头牛由合作社寄养替繁,每户每头牛可获得保底利润1000元。
有产业,心不慌。现在的吊沟村已经有80户贫困户以牛入股,抱团发展养殖。樊对对说:“集中养殖解决了分散养殖导致的疫病传播、饲养不规范、效益不高的问题,保障了‘平凉红牛’的品质。”
“我家里有地,又养着牛,但劳力又不够,结果就是地种不好,牛也养不肥。”贫困户李安平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受了工伤,花了6万多元不说,重力气活也再干不了了,家里的地和牛都是67岁的老父亲在照顾。去年加入庄浪县农梦缘养殖业合作社后,他家的牛在“集体大棚”里,不用操心,他和父亲在养殖场打工,每天挣得60元的劳务报酬,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种上了苹果,以牛、劳务、土地入股都可以得到分红,这一变,就给他打开了三条致富路。
“‘平凉红牛’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特色品牌。为了将养殖业做大,我们邀请养殖专家开展养牛技术培训,还引进陕西、庆阳的优良品种,丰富养殖资源。”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养殖业子公司总经理张继红介绍道。
就在上个月,3辆重型卡车拉着100头“平凉红牛”开进了吊沟村肉牛养殖场。伴随鞭炮声响,村民们都赶到现场,来“认领”自家的牛。李安平也在现场,他说:“那天很激动,生活又有了新希望。”
相关新闻
- 2018-01-02优化发展思路 促进改革创新——嘉峪关市致力“三个提升”开启富民强市新征程
- 2017-12-27酒泉瓜州县:枸杞映红增收致富路
- 2017-12-26武都:“带贫”合作社成群众致富新路子
- 2017-12-18从“借鸡下蛋”到“借船出海”——看酒泉市瓜州县“先扶共赢”的脱贫致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