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开放开发新篇章——写在嘉峪关成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正式成员之际
原标题:谱写开放开发新篇章——写在嘉峪关成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正式成员之际
嘉峪关关城。(资料图)
嘉峪关讨赖河夜景。(资料图)
记者 曹义成
日前,首届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接纳嘉峪关市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正式成员。这一消息令30万雄关儿女倍感振奋,戈壁雄关站在了新的高度,迈上了新的征程。
回望历史,嘉峪关不仅曾是抵御外患的军事重地,也是内地与西域、中亚、欧洲开展商贸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是商贸要地、文化高地。
自古以来,嘉峪关地区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军事屏障和国土拱卫作用。嘉峪关关城是河西走廊众多关塞的典型,高大雄伟,与南面的祁连山、讨赖河峡谷和北面的黑山、草湖等相连,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堪称世界军事防御设施的奇迹。
自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据两关、列四郡”以来,嘉峪关地区即为“番人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咽喉”,直至海上丝绸之路开通,这一地区的商业地位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重要的商贸大道。
嘉峪关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元素集聚,具有显著的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特质。早在3700多年前,这里就有羌人活动,之后,氐羌、月氏、乌孙、匈奴、鲜卑、吐蕃、党项、回鹘、吐谷浑、突厥、蒙古等民族相继聚散于这一带。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华夏文明与世界其他三大文明在这一地区碰撞交融,书写了人类文明史的华彩篇章,留下了张骞、苏武、霍去病、玄奘、鸠摩罗什、萨迦班智达、冯胜、左宗棠、林则徐等历史名人故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嘉峪关境内拥有戈壁沙漠、雪山冰川、草原湖泊、河流峡谷、湿地绿洲等多种地质地貌形态,有8个A级景区,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关城为代表的5A级景区、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山岩画、魏晋墓地下画廊、悬壁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以及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窖所在地紫轩酒庄、亚洲最大的孔雀养殖基地中华孔雀苑、大型现代科技乐园方特欢乐世界等众多人文、自然和科技景观景点。值得一提的是,153幅黑山岩画,镌刻66种动物,其中包括5000年前的大角鹿,反映了河西地区自然气候变化、经济形态转变、多民族迁徙等情况;1800多座魏晋墓墓室砖画,反映耕田、采桑、宴饮、杀猪、宰牛、出征、听乐等内容,堪称魏晋士族起居和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驿使图还被选为邮政储蓄卡的标志。附近还有酒钢公司镜铁山矿创业旧址及铁山纪念馆、玉门油田及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中核四零四及核工业纪念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领略壮阔绮丽的大美风景,感受淳朴爽直的风土人情,品尝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
1958年,国家“一五”大型项目“酒泉钢铁公司”设在嘉峪关,一代代嘉峪关人筚路蓝缕,在大漠戈壁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形成了“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嘉峪关精神,成为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历史,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节点城市的嘉峪关,正致力于政策沟通、产业互通、文化融通、金融畅通、设施联通,努力打造依托丝路、通联四省、辐射中亚、特色鲜明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为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塑造丝路长城城市形象。嘉峪关将紧紧把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丝绸之路(敦煌)文博会举行等带来的政策机遇,依托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等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战略合作,通过互设机构、互派人员、出版杂志专著、支持专题研究、举办高层论坛、办好长城博物馆、开发影视演艺作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灵活形式,进一步推进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的研究阐释和现代传播,将嘉峪关打造为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城市公园。
继续建设戈壁新城。“戈壁变绿洲、沙漠起新城”是嘉峪关发展历史的生动写照。截至2016年,全市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93.4%;人均GDP达9300美元,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17个国家级城市名片,尤其是经过22年不懈努力,于今年11月14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前,嘉峪关市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和全国休闲运动型城市,打造一座“能找到世界城市影子的城市”。
产业转型建设工业强城。工业是强市之基、富民之源,嘉峪关将放眼“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构建产城一体的多元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能,围绕钢、铝两大千亿级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补齐产品短板,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开发建筑结构用钢、桥梁用钢、核电用钢和高精度铝合金、铝塑板、建筑铝型材、轨道交通用铝等先进结构材料和新型环保材料。优化创新布局,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实验室、试点企业28个,培育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推进装备制造,实施年产10万辆垃圾清运、冷链物流、轻重卡等整车生产能力的多功能专用汽车项目,配套建设中德学院和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检测维修培训及考试中心,面向中亚、中东开拓市场。建设多功能汽车、新能源、高新技术、军民融合、生态环保、电商物流六个“产业园中园”,筑巢引凤,全方位吸引和扩大投资。
文旅融合打造旅游名城。旅游是嘉峪关的支柱产业、战略产业。今年1月至10月,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到80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8亿元,分别增长21.3%、27.2%,成功入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市,荣获2017年最具投资竞争力旅游城市称号,关城文旅特色小镇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特色小镇。嘉峪关将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支撑,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峪泉古街古镇、文化创意园区等关城大景区五大项目;抓好“三大板块”,即以关城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板块,方特欢乐世界等为代表的现代体验板块,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板块;推进关城文旅、文殊航空、草湖生态、大漠温泉、观礼古镇五大特色小镇,戈壁大峡谷地质公园、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房车营地、黑山岩画博览园、航空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启动高2米、总长500米、表现海陆、中外252个丝路人物故事的《丝绸之路彩绘艺术大观》、23册《嘉峪关文化丛书》和《河西走廊之嘉峪关》纪录片“三大文化项目”,培育多层次文化论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传播。
宜居宜业建设生态绿城。目前,嘉峪关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5.9平方米,建成13个人工湖,人均水域面积27平方米,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优良率86.1%,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被评为最具绿色宜居投资潜力城市。近年来,中核四〇四、中核龙瑞、兰州铁路局嘉峪关铁路编组站等3家大型国企近10万人在嘉峪关建立生活基地。嘉峪关市将矢志不渝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全面提升园林绿化质量档次,深入推进大气、土壤、水三大整治行动,建立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和湖长制,保护好境内的7条河流、14个湖泊水库,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雄关。
互联互通培育交通大城。嘉峪关是内地通往新疆、中亚的咽喉要冲和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嘉峪关市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全国“十纵十横”第九纵的一个重要节点。嘉峪关市将抢抓机遇,一方面布局“两城三港”,建设临空经济区空港新城和高铁新城,打造现代智慧空港、陆港和信息港,积极筹备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设立办事处,为枢纽经济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另一方面,加快实施国际空港、机场改扩建、铁路物流园区、国际港务区、综合客运枢纽等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五大项目,打造公铁联运、路航对接、高速公路与省道、地方公路有效衔接的立体交通体系,形成连接甘新青蒙“大十字”交汇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畅通航空、陆路交通,使嘉峪关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节点城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嘉峪关将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按照城市联盟合作、交流、共赢、发展的主旨,以实际行动谱写合作发展新篇章,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新闻
- 2017-12-05开启淡季“破冰”之旅 敦煌“好戏连台” 嘉峪关“特价惠民”(图)
- 2017-12-03市民大意丢包 嘉峪关市民警帮忙找回48000元财物
- 2017-11-30纪录片《河西走廊·嘉峪关》文本评审会在京举行 连辑出席并讲话
- 2017-11-30纪录片《河西走廊·嘉峪关》文本评审会在京举行 连辑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