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民勤马俊河:十年坚守换黄沙“披绿”
原标题:【乡村好人榜】马俊河:十年坚守换黄沙“披绿”
放弃城市舒心的工作,只身回到世代生活的“沙窝”,用十年的青春,换回了2万多亩黄沙“披绿”。他,就是“80后”青年马俊河。
马俊河的家乡在民勤。2001年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昆明一家医药公司上班。看了外面的山山水水、绿地湖泊,让他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牵挂,渐渐对环境保护有了自己的思考。
2005年,马俊河回到兰州工作,在网上认识了老乡韩杰荣。两个年轻人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整合民间力量防沙治沙。
2006年,他们跟媒体联合搞书画义卖,筹了一些善款,在夹河镇国栋村承包了400亩荒沙地,组织志愿者压沙、种梭梭。
那一年,马俊河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栽植了不到10亩地的梭梭,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第二年春季,当梭梭发芽吐绿时,马俊河第一时间把照片传给了志愿者。“这让他们欣喜若狂,感觉很有成就感!”
通过志愿者们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推荐,马俊河的团队迅速壮大,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再到几百人。这让马俊河看到了希望,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马俊河辞去了兰州的工作,回到了民勤。
2010年4月24日,民勤经历了一场17年以来的最强沙尘暴。马俊河把自己拍摄的沙尘暴来袭的照片,传给当时在武威采访的《杭州日报》的记者刊发后,引起广泛关注。
2011年春季,《杭州日报》发起了“西湖无法自制,绿色可以传递”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号召市民积极捐款,每人在沙漠里种一棵梭梭。短短20天,绿色行动筹集到12万多元捐款。用这些钱,马俊河与志愿者们一起,在村子东边的荒漠里种下了120亩梭梭林——“杭州林”。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赶到民勤去植树。
众人拾柴火焰高。自那时起,每年几十万元的爱心捐款,让绿色在沙漠里不断延伸,十亩,一百亩,一千亩,上万亩。到2017年,由马俊河发起的志愿者协会已栽下2.3万亩梭梭林。
“让人们坚守,必须要给他一个理由。”马俊河说,十年的防沙治沙让他深深体会到,若不能保证群众的收入,那所有的治理行动都有可能成为泡影。马俊河注册成立了农村沙产业专业合作社,并在网上推广沙产业合作社的淘宝网店,帮助群众推销梭梭接种的肉苁蓉、沙漠散养土鸡等。几年下来,马俊河的“电商”越做越大,销售产品也由最初的几个品种逐步拓展到民勤羊肉、民勤蜜瓜、红(黑)枸杞、红枣、酿酒葡萄、面粉等全领域农产品,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记者 侍文元)
相关新闻
- 2017-06-15武威市民勤县:沙漠里育出“黄金”产业
- 2017-05-21台湾著名琴人黄锦辉做客兰州金城文化沙龙 谈古琴文化与生活(图)
- 2017-04-18沙尘昨日傍晚突袭兰州 满城瞬间昏黄尘土弥漫呛鼻(图)
- 2017-03-23兰州科学家为半干旱黄土区沙区退化土地觅“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