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白银景泰:昔日无用盐碱滩 今朝养殖聚宝盆
原标题:昔日无用盐碱滩 今朝养殖聚宝盆
——景泰县治理盐碱发展水产养殖走笔
通讯员 寇凌燕
夏日的景泰县五佛乡兴水村,掩映于一片浓荫之中,波光粼粼的水塘,星罗棋布,成群的鱼儿游弋嬉戏。
而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百无一用的盐碱滩。
7月19日晚,随着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以《盐碱荒漠养海虾》为题报道了景泰县五佛乡村民周晋成养南美白对虾的事迹后,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周晋成在省内外瞬间就火了。
周晋成是景泰县五佛乡兴水村人。2016年,周晋成所在的景泰县自积极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渔业以来,盐碱水土渔农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南美白对虾在盐碱水中的成功养殖更是为该县水产养殖业增光添彩。
景泰县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由于历史原因,该县有27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盐碱化危害,占总水浇地面积的42.19%,其中,中重度盐碱地16.3万亩,因盐碱化弃耕撂荒土地达6.5万亩,涉及该县草窝滩、五佛、芦阳、上沙沃、一条山等6个乡镇。全县29%的贫困人口分布在盐碱危害区。
草窝滩镇三道梁村,全村耕地面积共2400亩,盐碱地的面积超过六成,其中盐碱撂荒地超过两成,每年盐碱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47万元。
该镇另一个村子红跃由于盐碱侵蚀,不仅田地荒芜,房子也因地基沉陷成了危房。全村40%的房屋不得不搬迁重建。
为了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景泰县将盐碱地治理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首要任务,在实施工程排碱、节水灌溉、湿地公园开发等举措的同时,不断开拓治盐治碱新思路,大胆提出利用盐碱回归水和弃耕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16字治碱方针,为深受盐碱危害的盐碱区群众重新规划了一条致富之路。
该县建立领导联系示范点制度,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联系现代渔业示范点建设,农牧、发改、林业、公安、教育、审计、司法、监察、科协、工商联、环保、民政等61个县直部门(单位)分别联系1个50亩以上的示范点,为示范点发展提供一对一的协调服务,重点宣传加快推进盐碱地治理和发展现代休闲渔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奖补政策,引导示范点示范推广耐盐碱品种和先进技术,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周晋成所在的晋成现代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已建成标准化鱼塘260亩,养殖了鲤鱼、鲫鱼、草鱼、鲶鱼、大青虾等各种鱼类,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同时带动当地劳动力120人实现务工就业。
水产养殖,不仅让周晋成看到了无限商机,也让上海来的水产养殖专家徐平看到了在景泰县利用盐碱水发展水产养殖的广阔前景。
7月20日,上海奉贤水产养殖合作联社主要负责人胡忠、徐平等人在景泰县畜禽水产站技术人员陪同下,到景泰县上沙沃镇粱槽村对待开发的2000亩盐碱弃耕地进行测量,规划建设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针对景泰县的地域及水质特性,该合作联社计划开发大水面养殖模式,在一期建设方案中,将建成9个池塘,其中养殖池塘8个,蓄水池1个,每个池塘建设面积在100亩左右。此次投资建设,将不仅推动景泰县盐碱地治理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今后进一步治理盐碱地发展现代渔业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模式。
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信心满怀地说,按照《甘肃景泰现代渔业规划(2016-2020)》和《甘肃景泰现代渔业规划设计方案》,景泰县将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治理的思路,积极谋划打造更多集垂钓、观赏、品鲜、旅游、度假、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型渔业生态旅游基地。计划到2020年使该县的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有效治理盐碱地6.5万亩。
昔日百无一用的盐碱滩,如今成了养殖鱼虾的聚宝盆。过去深受盐碱危害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水产养殖户。塞上明珠——景泰,正在书写一段辉煌的水产养殖传奇。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一派鱼翔浅底、虾舞蟹肥的渔舟唱晚景象将在景泰变成美好现实。
相关新闻
- 2017-09-07白银景泰县副县长在京推销枸杞成网红
- 2017-09-07【抓落实促发展】碱水塘里鱼虾游 弃耕地上“渔家乐” 白银市景泰盐碱综合治理拓出扶贫新路
- 2017-09-06明星演唱会上吆喝卖枸杞 白银景泰副县长帮农民站台找销路
- 2017-09-05白银景泰县统战工作助力非公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