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瓜州县筑牢荒漠生态屏障 普氏野马族群再添4位新成员
8月中旬,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好消息,普氏野马族群再添4位新成员,随着这4位新成员的到来,普氏野马数量从最初的10匹增加到了现在的27匹。这4匹小马驹诞生在保护区北片核心区黄草滩,经工作人员连续多日观察,它们体格健壮,生存状况良好。
位于瓜州县境内的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洲中部温带荒漠、极旱荒漠和典型荒漠的交汇处,是青藏高原和蒙新荒漠的结合部,是目前我国唯一以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分南北两片,总面积80万公顷。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科学实验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39万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10.5%;缓冲区面积13.12万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16.4%;实验区面积58.49万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73.1%。
保护区主要以典型的中亚四大荒漠植被泡泡刺、红砂、黑柴、珍珠为保护对象,国家1级保护植物有裸果木,该种为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成分,在研究我国西北、内蒙古荒漠的发展、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生植物区系成分的起源问题等方面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级保护植物有胡杨、梭梭、沙冬青、肉苁蓉、胀果甘草、沙生柽柳、膜果麻黄、沙拐枣等12种,地方重点保护植物有麻黄、锁阳等,这些特有和濒危的植物种类具有防风固沙、治理荒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的动物有28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动物有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雪豹、北山羊、金雕、胡兀鹫、小鸨、黑鹳8种;国家2级保护动物有草原斑猫、猞猁、鹅喉羚、岩羊、盘羊、天鹅、暗腹雪鸡、雀鹰等20种,被称为荒漠生态系统的植物博物馆。
近年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制宜开展保护区生态系统科研项目研究,建立健全生态资源监测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坚守荒漠生态屏障,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区与中科院、兰州大学、省治沙所等16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依托专家咨询委员会平台,围绕资源调查、综合科学考察、生态系统修复、主要植物种演替等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合作项目。”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开发科科员裴鹏祖说。
同时,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建立健全生态资源监测体系,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设立监测点,设置各类植物监测样方62个,土壤侵蚀样方12个,动物监测样线18条,地下水位监测点5处,气象观测站9处,草原沙化监测点1处,土壤盐渍化监测样地1处,不断强化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工作,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我们保护区始终坚持科研兴区理念,不断提升科研监测水平,持续开展资源监测和科研工作。通过区内安装红外触发相机,设置固定监测样线样方样点,对区内动植物资源、地下水、气候等进行常态化监测。监测数据表明,随着禁牧等监管力度加强,区内野生动物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典型荒漠植被盖度也呈现增长趋势。”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说。
(通讯员 魏金龙 苏冬平)
相关新闻
- 2017-08-23做大品牌 扮靓名片 酒泉瓜州县蜜瓜枸杞节助推产业升级
- 2017-08-22酒泉瓜州县举行蜜瓜枸杞品质评鉴会 加速特色农业进程
- 2017-08-21酒泉瓜州县三道沟镇大力发展设施特色农业(图)
- 2017-08-17酒泉瓜州县首个“农民工之家”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