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西和 共度乞巧 ———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式侧记
原标题:相约西和共度乞巧———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式侧记
陇南日报记者 王芳 韩县银
“一川秋雨,两处闲愁。”陇南八月,秋雨缠绵。
8月22日上午,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霏霏细雨中拉开帷幕,传承千年的古老民俗文化再次被拉入人们的视线,让其与现代文明碰撞,点亮熠熠生辉的薪火相传之路。
开幕式上,来自国内外、国家有关部委以及省市的部分领导齐聚西和,实地体验这一延续两千多年的古老民俗,共襄文化盛举,共商乞巧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大计。
“要有效地把传承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励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发扬‘四自’精神,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国妇联联络部部长牟虹说。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在致辞中对乞巧民俗文化提出了新的看法:“应促进优秀民俗文化和休闲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助力精准扶贫,让我们的节日带给广大农村更多的致富渠道和创业商机。”
活动现场,阴雨连绵,秋风阵阵,但却丝毫不减观众对乞巧活动的期望和热情。
老人、小孩、学生……来自各行各业的人,身着各色雨衣,在雨中聚精会神地观看开幕式。
西和县苏合乡的聂三女就是其中一位。聂三女说,她今天早早地就来到了西和县体育场,等待活动开始。“这次主要是冲着蒙曼教授来的,想现场听听她对我们西和乞巧女儿节的讲述。”
的确如此,著名历史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蒙曼主讲的“乞巧大讲堂”是这届乞巧女儿节开幕式的最大亮点。
“我们中国话说女儿的骨肉是水做的,今天女儿节来了,雨也来了,这是好事儿。”蒙曼教授素以语言风格平易灵活而著名,一出场就谈起了西和的天气。
紧接着,蒙曼教授以《诗经?蒹葭》开始了乞巧大讲堂第一篇章的讲述。她说:“我为什么以此开始?这是秦风。秦风在哪里?在秦地。秦地在哪里?在我们脚下的西和。那伊人又是谁?是织女,是秦人的先祖女修。那阻挡伊人的河水,就是西汉水。”
“2500年前的西汉水是多么的诗意。”蒙曼感叹道。
讲述一直在继续,雨一直未停歇,就像蒙曼教授所说:雨越来越大,是因为老天把最多的关注都给了西和乞巧女儿们。
“七夕是悲情的,但转到乞巧就是让人温暖的。从《诗经?蒹葭》到杜甫不想回老家河南、仕途之地长安,想在这里终老,再到苏东坡梦到这里,西和是中国文人的桃花源。遗憾的是,他们都没留在这里,但西和却留下了最完整的乞巧。”蒙曼说道。
为了更好地把乞巧民俗文化活动与大讲堂有效地结合起来,节目组还将西和乞巧的七大程式穿插到讲座的三个篇章之间,乞巧姑娘们载歌载舞,为现场活动营造出别样的文化氛围。
有许多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来到现场聆听讲座,还跟着蒙曼老师和陈铎老师一起读诗。
“今天我是专门带着孩子来听讲座的,听过之后,真的是受益匪浅。”市民李先生说,蒙曼教授的讲述生动有趣,让他和孩子更深地了解了乞巧民俗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虽然是在雨中聆听了整场讲座,但我觉得很值。”
相关新闻
- 2017-08-23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举行
- 2017-08-23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 传承千年
- 2017-08-23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 秦人遗风 千年弦歌不绝
- 2017-08-22筑梦千年“乞巧” 行歌魅力陇南(图)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