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绣花 挥刀如笔 刻瓷传承人王小宁的喜与忧(图)
本网记者 任磊 文/图
这两年,定西通渭县王小宁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别人的眼里他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2015年,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他免费拥有了自己的刻瓷传习所,刻瓷由原来的业余爱好变为了工作。2016年自家祖传的家族手艺刻瓷被确定为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的身份由爱好者变成了代表性传承人。
两年来王小宁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用他的话说,有喜亦有忧。
王小宁在制作刻瓷作品
刻瓷技艺 没有金刚钻儿别揽瓷器活儿
来到刻瓷传习所,王小宁正在聚精会神地刻瓷,他左手拿着刻刀,右手拿着小锤,一敲一凿,抑扬顿挫。不久,瓷盘这种日常的生活器皿就开始一点点显现出了树枝的轮廓,化身艺术品。
在他身后的展架上,是琳琅满目的刻瓷作品,肖像、山水、花鸟、书法,无所不包。参观的游客们面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连连赞叹。
王小宁向记者介绍,刻瓷最早始于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喜欢在瓷器上题诗,为了使其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廷艺人就想办法将皇帝墨宝刻于瓷器上,这便是刻瓷艺术的最初形式。“我的手艺是从祖父那里传来的,到我这是第三代,我从小就喜欢刻瓷,从十几岁开始学,一直到了今天。”
王小宁制作刻瓷作品的部分工具
王小宁随手拿起一件刻瓷作品,“这就是刻瓷,这些凹凸不平的地方是用刀一点点刻出来的。”刻瓷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书法、绘画、金石、雕刻都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掌握好这门技艺。而且瓷器脆弱易碎,一不小心便会前功尽弃,因而这门技艺讲究眼力、精力、手力的精妙配合。对于刻瓷艺术的着色技法,王小宁说,“山水花鸟类的刻瓷作品对绘画的要求很高,着色的颜料也是专门选择的,要选用牢固防水的颜料。”
“一件最普通的刻瓷作品,在没有外界打扰的情况下也需要花费四五天的时间。”刻瓷除了技艺,尤其要有耐心与发自内心的热爱,能坐得住冷板凳,刻瓷的学习,一切都需要在刀刻过程中一点点领悟。
传承文化 有喜亦有忧
2015年前王小宁是一名工人,“那时候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打工,刻瓷主要是自己的爱好。”随着刻瓷被确定为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小宁免费拥有了自己的刻瓷传习所,他便专心研究刻瓷,自己的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比以前,收入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为了让这门传统的手艺适应今天市场的需求,王小宁也做了不少创新,将刻瓷加工成旅游工艺品,体积更小,更加美观精致,价格也易被大家接受。同时,在雕刻的体裁上也有所转变,开发出了动物体裁等受年轻人喜欢的内容。
完成后的刻瓷工艺品
在自己的手中,将家传的手艺发扬光大,把自己的爱好变为自己的事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开心的事,但王小宁也有着自己的忧虑。“刻瓷学起来枯燥,短时间难见经济效益,而且市场前景一般,现在愿意学习的人很少,儿子也不怎么喜欢学。”
王小宁的儿子叫王涛,今年17岁,还在上学。“我一般主要是在放假的时候学,平时要上学,我喜欢刻瓷,就是静不下心,没有耐性。”现在愿意学习刻瓷技艺的人越远来越少,传承仍面临着困难。
一路走来,有喜有忧,王小宁说,他愿意将这门手艺传授给热爱这门艺术的年轻一辈,让这门手艺传下去,路也许很难走,但总有人会走下去。
相关新闻
- 2017-08-162017年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公示 甘肃省7个村庄榜上有名
- 2017-08-16陇南暴洪泥石流和九寨沟7.0级地震灾害发生后 甘肃省卫计委启动四级卫生应急响应
- 2017-08-16丝路新城 五年奋进——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五周年综述(图)
- 2017-08-16再见了最可爱的人!文县灾区群众泪别武警陇南支队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