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舞剧《丝路花雨》敦煌驻场版演出纪实
舞剧《丝路花雨》已经走过三十八个年头,她是甘肃乃至西北最为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今年四月,《丝路花雨》在敦煌首次实现常态化演出,这部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又回到它起步的地方。
2017年7月18日晚九点,大型情景舞剧《丝路花雨》正在敦煌大剧院上演。作为常驻化演出,今晚与平时一样,演职人员早早到场,为晚上的演出紧张准备,我们有幸记录了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
晚上八点二十一分,为保证晚间顺利演出,剧院工作人员对观众席进行最后地检查 (摄影 戚筝)
八点四十分,《丝路花雨》敦煌常驻演出剧院门前已经聚集了许多前来观看演出的游客 (摄影 周安妮)
敦煌大剧院位于敦煌丝绸之路国际会展中心西侧,能同时容纳一千多位观众提供座位观赏戏剧。2017年4月28日,大型情景舞剧《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成功首演,她的“回家”之旅也正式拉开序幕。
八点二十四分,群舞演员在化妆间准备 (摄影 周安妮)
晚上即将演出的驻场版《丝路花雨》是由敦煌欢乐盛典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甘肃省歌舞剧院、敦煌国际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情景舞剧。敦煌驻场版《丝路花雨》也被称为“旅游版”,“旅游版”是在甘肃省歌舞剧院08版《丝路花雨》基础上改编而成。与原版相比,新版为适应旅游演出市场的受众需求,将120分钟的演出时长浓缩到75分钟。用大型显示屏代替了传统绘画布景。“有戏”又炫目,为观众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八点二十七分,演员正在热身 (摄影 周安妮)
“除了主要演员,其他演员里不少都是刚毕业的孩子。”敦煌欢乐盛典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春慧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丝路花雨》的主演中,除“英娘”和“神笔张”两位主演来自甘肃省歌舞剧院,其他外请演员都是通过严格选拔才进入剧组。
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 (摄影 周安妮)
李先生说:“我们是歌舞,还要有功底的,不是每个人都能上的,像英娘(主演)需要三五年,才能压得住场子。”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演员进入剧组就开始紧张地排练,吃住都在排练单位,从早上八点一直排练到晚上。在熟悉舞段之后,每天演出前一个小时还需要进行热身和基础训练。
艺术总监周嘉明老师为我们讲述《丝路花雨》的创作过程 (摄影 叶进)
旅游版《丝路花雨》的艺术总监周嘉明老师早早来到剧院,把关演出细节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自1978年舞剧创作之初,周老师就随着甘肃省歌舞团(前身为甘肃省歌舞剧院)创作剧组来到敦煌体验生活,他见证了《丝路花雨》的出生和成长。
八点三十八分,“英娘”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摄影 周安妮)
英娘扮演者张博是来自甘肃省歌舞剧院的演员,曾参与08版《丝路花雨》的演出。作为主演,她从四月开演至今,几乎每天都有演出,每晚的戏份也是贯穿始终,最短的换装时间仅有三十秒。
八点三十五分,化妆师正在给“神笔张”扮演者李洋化妆 (摄影 周安妮)
“不敢生病,不敢受伤”,这是三个月来“神笔张”扮演者李洋最大的感触。来自山东的他,进入甘肃省歌舞剧院就一直是“神笔张”的扮演者。在剧中,神笔张的戏份是最重的,它要求演员在快速转化情绪的同时,还要完成所有的舞段动作。
“窦虎”扮演者杨宁正在接受采访 (摄影 周安妮)
“窦虎”扮演者杨宁是一名舞蹈老师。他在剧中是一个十足的反派角色,却也是整部舞剧的亮点所在,大量的技巧性的表演集中在他身上。正因如此,演员在进行表演过程中也很容易受伤。他说:“因为要翻跟头,经常崴脚,但为了演出要克服。”
“伊努斯”扮演者苏佳宝接受采访 (摄影周安妮)
来自东北的小伙苏佳宝坦言演出的压力不小,学习中国古典舞出身的他是首次挑战“外国人”的角色。他在剧中的角色“伊努斯”与自己年龄相差十几岁,把握角色和保持演出状态是他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半年多的不间断训练和演出,其强度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承受的。但“旅游版”《丝路花雨》的演员们表现出舞蹈演员的专业素养——能够保持饱满的精神,很快适应高强度演出。他们的演出,动作到位,每场“戏”也做得足,引观众为之拍手称赞。
后台的群舞演员 (摄影 周安妮)
八点四十五分,观众排队进场 (摄影 周安妮)
八点五十,此时离开场还有十分钟,观众纷纷落座 (摄影 戚筝)
八点五十八分,帷幕即将拉开,演出即将开始 (摄影 戚筝)
随着开场的音乐响起,观众席上灯光逐渐暗了下来,庄重的红色大幕徐徐拉开,《丝路花雨》正式开演。
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在沙漠中救起波斯商人伊努斯,神笔张将随身装水的葫芦赠与伊努斯,助他走出沙漠。(摄影 戚筝)
精妙绝伦的舞姿 (摄影戚 筝)
丝路重镇敦煌,各国商队聚集于此。鸣锣开市,商贸文化互通有无。父女重逢,英娘已沦为百戏班的舞伎。
画工神笔张带枷画壁,因思念女儿,梦中神游画中神境。(摄影 戚筝)
反弹琵琶伎乐天 (摄影 戚筝)
“反弹琵琶伎乐天”是舞剧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其取材于莫高窟壁画。周老师为我们介绍说,壁画中有很多伎乐天,表现的动作也不相同,但反弹琵琶是很独特的,它最能体现舞者的技艺之高超,画面也颇具美感。
舞剧中,画工神笔张正是从女儿英娘曼妙的舞姿中找到灵感,创作出反弹琵琶伎乐天的画作。
演出圆满成功,观众的掌声久久不止 (摄影 戚筝)
(摄影 戚筝)
花洒丝路,梦回敦煌,首演至今的三个月里,旅游版《丝路花雨》一直处在调整磨合期。虽然演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观众雷动的掌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丝路花雨》在保持艺术高度的同时,也能在旅游文化市场上能焕发全新的光彩。
兰州大学校园记者 戚筝 叶进 周安妮 张文丽 指导老师 马萍 侯宇琦 王臻
相关新闻
- 2017-07-28【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舞剧《丝路花雨》的传奇身世
- 2017-06-23敦煌高考学子免费享文化盛宴《丝路花雨》
- 2017-06-01驻敦煌常态化演出《丝路花雨》推陈出新
- 2017-05-31活的敦煌壁画 新版舞剧《丝路花雨》在敦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