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舞剧《丝路花雨》的传奇身世

17-07-28 16:0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任磊

第七届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

  1979年5月23日晚,一部舞剧正在兰州黄河剧场进行首次公开演出。当时谁也没想到,这部舞剧能够轰动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得到世界的认可;也没有人想到,这部舞剧会影响到一代人的审美观念;更不会有人想到,它还会推动中国舞蹈地一系列变革与创新。这部舞剧,就是声名显赫的《丝路花雨》。

  至今,舞剧《丝路花雨》已经走过了38年。这38年里,它演遍大江南北,成功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的演出场次加起来超过了2300场,观看人数超过400万。现在,舞剧《丝路花雨》已经回到了它的取材之地敦煌,进行常态化演出。在这份无与伦比的荣誉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丝路花雨》传奇般的身世。

  审查会上的意外

  1977年8月的某天晚上,在西北民族大学的礼堂上,甘肃省歌舞团新编的舞剧正在接受审查。这部舞剧,同这一时期全国许多地方一样,主要讲述的是杨开慧的故事。

  当天晚上,演出结束以后,时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陈舜瑶,既没有评论这部舞剧好,也没有评论这部剧不好。期间,陈舜瑶说了一句与这部剧本身无关的话,但是这就话却让甘肃省歌舞团沸腾了。她说,我们守着一个敦煌,为什么不搞敦煌呢?  

  陈舜瑶副部长的一番话,看似是临时提出的,实际上得益于在两个月之前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等一批专业人员对敦煌莫高窟进行的一次采风活动。而这批人恰恰就是由陈舜瑶副部长负责接待的。

  1977年的7月,时任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舞蹈研究组组长的董锡玖,带领一支专家组队伍进入过敦煌,对莫高窟壁画中的舞蹈也进行过比较细致的研究考察,并描摹了大量的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形象。

  在敦煌研究结束之后,专家组回到了兰州,董锡玖在与陈舜瑶交流这次研究,就谈到了敦煌。期间,董锡玖就向陈舜瑶提出建议,可以把敦煌壁画中的舞蹈搬到舞台上演出。然而,鉴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以董锡玖为首的专家组对于所提出建议被采纳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出乎意料的是,陈舜瑶当即表态,表示要省歌舞团创作一个以敦煌为题材的文艺节目。

  不久之后的8月,在甘肃省歌舞团的新编舞剧的审查会上,陈舜瑶同志就带着这个想法出席了此次审查会。她出席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审查新编的舞剧,而是要做部署以敦煌为题材的创作任务。

  就这样,原本属于新编舞剧的审查会变成了创作敦煌题材的文艺节目的部署会。

 《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上演 (摄影 戚筝)

  点燃创作热情

  在新编舞剧的审查会上,新的创作任务已经部署下来。两三天以后,甘肃省歌舞团就成立专门的创作队伍,来创作以敦煌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开始着手准备到敦煌进行实地采风。

  然而事情的发展,免不了会经历一些波折。虽然专门的创作队伍已经成立,但是创作任务却无法正常开展。  

  1977年11月,甘肃省歌舞团第一批创作人员踏进了敦煌。对于这次到莫高窟参观、学习,用当时团里的编导刘少雄同志的话说,是带着连自己都不清楚要创作什么的创作任务去的。

  11月的敦煌,早已经被大西北的冬天占据,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然而,相较这些,更让晏建中、刘少雄等创作人员觉得压力巨大的是那个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创作任务。

  来敦煌做什么?怎么做?这个问题想一块巨石一样,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甚至在创作人员当中,还有过这样的想法,“能创作出一个小舞蹈带回兰州就不错了”。

  来到莫高窟以后,第一批创作人员在当时担任敦煌研究所代理所长段文杰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一个又一个的洞窟。一边参观洞窟,段文杰一边给他们讲解,讲壁画上的故事,讲莫高窟壁画的特点,讲不同时期绘画的特点。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敦煌研究所的中国顶尖敦煌学家常书鸿、段文杰、史苇湘等,轮流给他们讲解。白天,创作人员继续着“起床咯,起床咯,看洞子咯”,一边参观,一边描摹舞姿;晚上,则是跟段文杰老师学习,了解敦煌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古代艺术史,当地的民间故事等。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摸索,两个月的亲身体验、学习,让顶着创作任务压力而来的创作组成员,对敦煌的印象逐渐由陌生、神秘,到震惊,进而被深深吸引其中。

  敦煌莫高窟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灵动的线条,优美的人物造型,飘逸的舞姿,将他们之前的迷茫与不安冲刷得一干二净。莫高窟,点燃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来到敦煌之后,创作组逐渐抓住了一丝丝感觉,便开始了构思剧本。这时候还没有《丝路花雨》要讲敦煌故事的概念,也没有要使用舞剧的概念,一切创造都是凭灵感的闪现。

  1978年春节前夕,创作组创作出了一个三幕五场的脚本《敦煌曲》,便返回了兰州。在这次参观,还以六月份董锡玖那批专家组描摩壁画为底稿,再次描摹了100多幅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图。

  回到兰州以后,甘肃省歌舞团根据剧本进行编舞。不料,这次的剧本却出了问题。原来,剧本的时间跨度太大,一口气从唐代演到了现代,上下1000多年。更重要的是,这部剧以敦煌的文物为核心,主要反映的是敦煌的历史得到了保护这一宏大历史叙事。

  然而,这样的叙事方式、时间跨度在舞台上无法呈现出来,人物、故事都没有办法贯穿。不得已,编舞工作不得不暂时停下来。而这一暂停,就是三个多月的时间。

  两个多月的辛苦即将付之东流,第一次以敦煌为题材而创作的文艺作品似乎走到了尽头。就在大家感到无望之时,一个人的回归给这部剧带来了转机。这个人就是时任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吴坚。

  此前,吴坚部长曾主管过文艺创作和文艺院团。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的加入很快将涣散的人心重新聚拢起来。随后,开始对剧本《敦煌曲》进行重大修改。

  经过一番波折之后,大家的意见逐渐统一,那就是要利用敦煌壁画中的舞蹈,讲述一个敦煌故事。不同与之前的《敦煌曲》,剧本的核心内容不再放在敦煌历史的宏大叙述上,而是重点反映丝绸之路上普通人物的命运。

  在随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甘肃省歌舞团的编导、演员们,又先后六次进入敦煌,剧本也一再修改。终于在1978年11月,新剧本创作完成。这次的剧本,就是以后红遍全国、得到世界认可的《丝路花雨》。

  全剧以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讲述父女二人与波斯商人伊努斯患难与共的故事。1978年11月13日,剧本通过审查。吴坚部长将新剧本命名为《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上演 (摄影 戚筝)

  敦煌舞密码的破解

  几经周折,历时一年之久,七进敦煌,六易其稿,《丝路花雨》的剧本最终通过审查。剧本有了,只是这部舞剧的一个开端,还需要根据剧本设计舞段。那么舞段的编创,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呢?

  早在1977年11月,甘肃省歌舞团第一批踏进莫高窟的创作组,就带回了100余幅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图。这些描摹下来的舞姿图,成了编导们编舞过程中的主要参考对象。

  弯腰、低头、勾脚,这些舞蹈动作现在看起来已经很平常,但是对于38年前的舞蹈演员来说,这可难坏了她们。

  100余幅敦煌舞姿图贴在墙上,编导们则坐在对面,静静的看着这些舞姿图。他们时而站起来模仿,时而相互讨论,时候坐下来沉思。每个人都仿佛“疯”了一般。

  敦煌莫高窟有400余座洞窟,几乎每一个洞窟里面都有乐舞形象,然而省歌舞团的编导、演员们却无法破解其中奥秘,大有一种空有宝山而不知如何运用的感觉。

  每天,省歌舞团的编导、演员们,穿梭于各个洞窟之间。那些千年前的线条、人物造型、色彩、舞姿,将他们之前的重重顾虑、担忧冲刷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创作热情,也让他们愿意为之“疯”,为之“狂”。

  “疯”了三个多月,编导们终于发现了那些飘逸舞姿背后的规律。编导们称之为“S形”,整个身体构成一个大S形,而这个大S形,又是由很多个小S形构成。头、颈、手、胳膊、腰、推、膝盖、脚等等之间相互配合,以便构成S形。

  一个个静态的敦煌舞姿,竟是由许许多多的S形构成。省歌舞团终于破解了敦煌舞姿的密码。牵一发而动全身,《丝路花雨》的舞蹈编排,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还没有兴奋多久,新的问题便出现了。舞剧要的是一个个完整的舞段,而不是一个个静态的舞蹈动作。在舞台上,也不可能仅仅是摆出一个个静态敦煌舞姿,这中间需要其他动作的衔接。

  于是,为了配合敦煌壁画中的舞姿,编导们将S形秘诀用在了衔接的舞蹈动作上,并广泛吸收甘肃地区的民间舞蹈动作和少数民族舞蹈。经过多次尝试,反复修改、创新,终于完成了整个剧本的40多个舞段。

  在集体智慧的作用下,各种灵感竞相迸发,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动作在排练厅里复活了。这些舞蹈动作,被他们称为“敦煌舞”。他们成为复活敦煌壁画的第一批舞者。

《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上演(摄影 戚筝)

  花雨名动天下

  十年磨一剑,终有出鞘时。

  1979年5月23日,甘肃省歌舞团历时两年创作的《丝路花雨》首次走出排练厅,在兰州黄河剧场公开演出。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演出的效果如何,将决定了他们能否登上首都的舞台。

  天不遂人愿,首场演出结束之后,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出现了。舞剧《丝路花雨》在观众中的反响,不如预期中那般强烈。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舞剧《丝路花雨》面临夭折的命运,两年的辛苦再一次面临付之东流的危机。

  然而,作为《丝路花雨》的总负责人,吴坚部长并没有被吓倒。1979年8月,吴坚邀请了沈从文、吴晓邦等全国一批极具影响力的专家聚集兰州,为新编的舞剧《丝路花雨》把关。

  在名师的指导下,演员们勤学苦练。这次活动,让《丝路花雨》在整体上更加成熟,同时也为《丝路花雨》进京演出铺平了道路。

  9月27日,《丝路花雨》在北京红塔礼堂进行首演。面对北京的观众,整个团既充满期待,又非常地担忧。好在,苦心人,天不负。《丝路花雨》迅速火爆北京城,一度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丝路花雨》在北京成功了。原本计划一个星期的演出计划,最终受邀在全国各地演了8个月,演出200余场,创造了中国舞蹈界的一个奇迹。

  这之后,更是走出国门出访世界,《丝路花雨》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

《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上演(摄影 戚筝)

  兰州大学校园记者 叶进 戚筝 指导老师 马萍 侯宇琦 王臻

精彩推荐

  • 兰渝铁路正线归位拨接施工在兰州东站展开(图) 兰渝铁路正线归位拨接施工在兰州东站展开(图)
  • 甘肃农业大学:志愿服务在行动万众一“新”为创城(图) 甘肃农业大学:志愿服务在行动万众一“新”为创城(图)
  •  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八大队大队长赵志军:为保群众利益打击经济犯罪绝不手软(图) 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八大队大队长赵志军:为保群众利益打击经济犯罪绝不手软(图)
  • 兰州各大高校迎新(图) 兰州各大高校迎新(图)
  •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甘肃省表彰特级教师和“园丁奖”获得者(图)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甘肃省表彰特级教师和“园丁奖”获得者(图)
  • 13项国内外高水平剧目将在甘肃敦煌集中上演 13项国内外高水平剧目将在甘肃敦煌集中上演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看陇原新成就】凝心聚力奔小康(组图)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看陇原新成就】凝心聚力奔小康(组图)
  • 兰州焦家湾街道查漏补缺 已完成市区督查整改事项20余项(图)    兰州焦家湾街道查漏补缺 已完成市区督查整改事项20余项(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将组建省职业师范学院 学生毕业
2   林铎在平凉调研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工作
3   甘肃省委农工办和省扶贫办发出通知 迅
4   九色甘南香巴拉·玛曲第十一届格萨尔赛
5   2017兰州第二届青岛啤酒节开幕了!(组
6   甘肃省村干部基本报酬补助标准 每人每
7   甘肃省通报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结果
8   再见了最可爱的人!文县灾区群众泪别武
9   兰州新区获批五周年| 兰石集团的“浴火
10   图解:这次陇南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 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