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慢郎中”的大作为——记甘肃省名中医张志明

17-06-23 10:1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慢郎中”的大作为——记甘肃省名中医张志明

  记者 宜秀萍 侯若志

  人们常说中医是“慢郎中”,看中医起效慢,遇到急危重症还得靠西医。然而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名中医张志明带领医院急诊团队,将中医的十八般武艺一一应用于临床急救,使原本年接诊患者不足两千人次的弱势科室,一跃成为功能齐备、技术完善、疗效突出的优秀科室,如今,年接诊患者已逾两万人次,成为展示医院实力与特色的窗口。

  中西结合有为有位

  张志明出生于天水市甘谷县的一个贫瘠山村,上中学时,母亲中风偏瘫,卧床不起。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窘困的家境无力负担外出就医。情急之下,张志明的父亲,一个只识几个大字的农民,买来《针灸赋》《针灸大成》,自己以身试针,熟悉了穴位和针法后,再给妻子扎。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张志明的母亲竟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料理家务。

  母亲的变化让张志明看到了中医的神奇功效,他决定今后学中医,为像母亲一样的人解除病痛。1984年,张志明如愿考入原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完成5年本科学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留校。1991年,原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张志明成为医院第一批临床医生,正式开始了从医生涯。1995年,张志明来到医院急诊科工作,并担任科室副主任。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的理念是预防保健,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加以引导干预,以防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而在急诊科,张志明每天面对的不仅是“已病”人群,而且大多还是急危重症患者。

  “在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方面,中医也大有可为,关键看如何运用。”张志明坦言,在急诊科,完全依靠中医药救治患者不科学,也不现实,必须中西医结合,才能准确研判病情,对症下药。

  张志明在临床工作之余,主动学习西医相关知识,了解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动态。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为科室配备了先进的抢救仪器和设备。张志明带领团队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急救技术和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患者。如抢救呼吸心跳停止的急危重症病人,除了应用心肺复苏常规西医抢救方法外,配合针刺及中药回阳、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等中医疗法,促使患者更快复苏;对呼吸衰竭、哮喘、肺心病等呼吸系统急症患者,除采取西医急诊处理措施外,配合中医针灸及中药汤剂内服、中药雾化、熏蒸等疗法,起效更快,效果更好;一些肠梗阻、胰腺炎等消化系统急症患者,采用中药汤剂口服、灌肠、针灸,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有的可以免除手术痛苦;急诊科最常见的食物、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灌洗、口服导泻,可减轻毒性反应、缩短病程、预防后遗症。

  2014年春节期间,东乡县的一个小伙子放鞭炮时不慎炸伤右手,由于当时伤口处理不当,几天后引发破伤风,小伙子全身抽搐,高烧不退,转入省内一家三甲西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在治疗过程中,西医的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但小伙子体温始终降不下来,一度呼吸困难,病情危急。情急之下,这家医院邀请张志明前来会诊。

  “当时,患者的病情危急,但以中医的思维来看,就是高热引起的惊厥。”张志明回忆,他将两粒安宫牛黄丸化成水,又配了几样中药熬成汤药,让小伙子服用。当天,小伙子便开始腹泻,体温也随之降了下来,一周后便痊愈出院了。

  张志明积极探索中医药参与急危重症的救治得到了省卫计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抗击非典、甲流的战役中,在青海玉树地震伤员的救治中,他屡屡受命,与其他专家并肩,战斗在临床一线,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张志明在重症急救医学领域的成就也得到业内同仁的认可,遇到疑难杂症常常邀请他会诊,他还被甘肃省人民医院聘为重症监护室特聘专家。张志明带领的急诊科,也成为兰州急救中心120网络医院的骨干成员。

  适合病人才是最好

  “无论西医还是中医,一定要根据病人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决不能有门户之见。”多年的急诊临床实践,让张志明掌握了不少现代急救技能,也让他对西医有了切身的认识。

  西医精准的检查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少走弯路,及早开展针对性治疗;中医整体施治的理念,可以让患者最大限度受益,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张志明坚持中西医结合,探索出一系列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独特方法,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

  张志明现在一周上四个半天门诊,每次接诊人数都在120人左右,早上8时走进诊室,看完所有的病人,最快也要到13时30分以后了。为了避免上厕所耽误病人就诊时间,在每次长达五六个小时的门诊时间里,张志明连口水都不敢喝。即便如此,挂不上号、接诊时间太短仍是患者抱怨最多的问题。

  “平均每个患者差不多只有3分钟接诊时间,的确很短,但并不影响诊疗质量。”张志明说,自己每次门诊接诊逾百人,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近10年,由此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通过望闻问切,可以在短时间内诊断病情。即便如此,对于初次接诊的患者,张志明还是会多说几句,仔细交代服药过程、服药反应。

  “每次门诊,差不多有一半的患者是来复诊的,只要简单问几句,调几味药就可以,不需作过多的解释。”张志明表示,这些患者对自己很信任,也非常配合治疗,形成了医患间的良性循环,也提高了临床疗效。

  “有些病,如银屑病、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等,个体差异大,治疗周期长,需要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很多患者吃几服药不见好,就放弃治疗。”张志明介绍,这样做的结果导致病情反复,久治不愈,有的还产生了耐药性,给今后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吃几服药?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治疗要持续多长时间?针对患者最关心的这些问题,张志明会一一给予肯定的答复。当预期的效果一一应验后,患者坚持配合治疗的信心也大大增强。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医生首先要心中有数。

  张志明认为,无论西医、中医,都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辨证施治,医患双方坚持到底不放弃,这样才能祛除沉疴顽疾。

  不拘形式传承中医

  “中医像根雕,要依据材料顺势而为;西医则像现代家具,要的是规范化、模式化,可以批量生产。”说起中西医的差异,张志明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张志明认为,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一个优秀的中医培养周期长,不仅要学术,还要悟道。中医传统的看病方法望闻问切,看似很简单,但没有统一的模式,每个人下的功夫不一样,悟性不同,诊断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这使中医的传承受到了很大限制。

  “中医传承的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精髓,不拘泥于传承的形式。”作为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教师、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张志明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除了门诊、查房带教外,每周四晚上,他都要组织学生召开学习例会,讲讲一周来的学习收获,讨论遇到的疑难病例,共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张志明的微信朋友圈很庞大,有三四千人,除了少数亲朋好友外,这些“朋友”其实都是他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家在外地、外省,需要长期服药,反复调理。为了方便这些患者就诊,鼓励他们坚持服药治疗,张志明按照病种建立了七八个微信群,如银屑病、脾胃病、肿瘤病等。不能按时复诊的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发照片、写病情,张志明进行远程诊疗。

  人数太多,张志明一个人打理不过来,他的两个徒弟便负责收集、整理、汇总病例,然后传给张志明,由张志明统一诊断回复。在张志明看来,这也是一种带教方式,既方便了患者,也锻炼了徒弟,增加了他们临床验证的机会。

  张志明和爱人都是医生,两人工作都很忙,对女儿的陪伴和照顾都少一些。女儿甚至曾因不满父亲忙于工作不管自己,要求改姓。父母的忙碌也令女儿对医生职业敬而远之。

  而张志明却想让女儿学医,好让自己热爱的中医事业多个传承人。他深知靠说教是改变不了女儿思想的,于是,在临近高考的那个假期,张志明“哄”着女儿跟自己上了几次门诊。

  几次门诊下来,女儿的思想转变了。在患者眼中,父亲就是为他们祛除病痛的“白衣天使”,那份信赖与崇敬也深深地触动了她。2014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这令张志明和他的同事们振奋不已。“今后,中医的传承光大、中西医融合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对此,张志明充满期待。

精彩推荐

  • 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昌林赴省民政厅调研指导工作 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昌林赴省民政厅调研指导工作
  • 张永忠 张永忠
  • 漆仲德、庆建东、窦成军 漆仲德、庆建东、窦成军
  • 兰州国家高新区率先成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图) 兰州国家高新区率先成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图)
  • 闫继军、闫现芳、俞菲 闫继军、闫现芳、俞菲
  • 胡少杰、徐会明、陈争录、肖建云 胡少杰、徐会明、陈争录、肖建云
  • 扎西东知 扎西东知
  • 刘文选 刘文选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大美永靖,国际旅游节水上项目美图集锦
2   2017年甘肃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一本理
3   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4   2017年甘肃省普通高考成绩查询办法公布
5   甘肃省高考成绩今日14时公布 各批次最
6   兰州文理学院与甘肃大乘实业有限公司战
7   22日14时就能查高考成绩了 甘肃考生可
8   【回望兰马】大美兰州怎一个赞字了得
9   记者走进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
10   北科维拓牵手万华集团 共绘兰州大数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