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专家考察手记丨大漠人家 再续师生缘(王承栋)
作者:王承栋 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中语会会员
从巴丹吉林沙漠出来,夜宿雅布赖镇。
这是一座幽静安详的小镇,人口并不多。最早知道这里,是读《丝绸之路》杂志社副主编杨文远兄的《诗意雅布赖》,其美景,美文给孤剑留下深深地印象。弱弱地提议,晚饭后走一走,看一看,正好石岩主席早有安排,于是,在夕阳中,走进了大漠人家。
之前听到“大漠人家”,总以为是一户地处戈壁大漠的人家,不料,我们所走访的大漠人家就在雅布赖镇上,而且不是一户人家,是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后来又在别处看到好几处类似的居住点,更深入了解,才知道,近些年来,草原实行禁牧还草政策,让原本流动的牧民定居,便有了这些由政府统一规划,新修的既有现代特色,又有民族风格的村落。
尽管看到居住点很现代,但总觉得缺少了草原,大漠,仅仅是“人家”,多多少少有点风味。或许,起名大漠人家,正是对大漠的一种怀念吧!
或许,这就是人生。当我们辛辛苦苦地攀上一座山峰时,无意间抬头一望,却发现另有一座更为峻峭的山峰矗立在远处时,顿时会有一种别样的失意吧。而现实是,人,不可能同时站在两座山峰之上啊!
期间,看到居委会又一间书画室,内有笔墨纸砚,便试探地对同行的书画大师张巨鸿老师说:“张老师,要不你给写幅字?”没想到张老师慨然应允:“好,只是我没有带印章。”同行的秦锦丽女士立即答应,回宾馆去拿。
于是,借着书屋的纸墨,张老师顺便给铁主席,石主席及阿右旗文联的图门、爱琴也留一幅面包,着实让人羡慕了一把。
二十多年前孤剑在靖师读书时,张老师是学校的美术老师。可惜的是,张老师并没有给孤剑上过课。孤剑毕业教书谋生,张老师也到北京求学,后到兰州、深圳、北京等地追求艺术,期间从未谋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孤剑开通新浪博客,无意间发现张老师的“古荷塘主”博客,便申请加为好友,张老师痛快答应。从此,便在其空间常常看到其文学作品,特别是用毛笔写成的《新艺稗类钞》,很有古大家的风范。
2012年,孤剑从平川调到铜城工作,几年来,新居的后墙至今空白,心里其实就是想挂上一幅张老师的山水画作。倒不是被别人的言论而迷信,着实是因为看到张老师的文、艺、德均佳,才喜欢其作品。
去年(2016)暑假,《丝绸之路》杂志社邀请部分作家赴阿右旗采风,孤剑有幸忝列其内。行前杂志社副主编杨文远兄提前告诉孤剑,有位画家将和我们同行,当时很不以为然。说实话,孤剑虽不懂画,但对于当今许多“画家”的故意浮夸的画风有许多保留意见。但当进一步看到“张巨鸿”的大名时,欣喜若狂:上天,终于眷顾孤剑了。
同行阿右旗五天时间,张老师不吸烟,少饮酒,更让人敬佩。作为旁系弟子,孤剑始终尊敬如亲师。特别是作为一位大师,于别人不了解自身时的大度谦和,更让孤剑学到不少,真可谓又是一堂堂鲜活生动的身体力行示范课。
旅行,其实是很累人的,带有任务的采风活动更是辛苦。但无论多累,每晚张老师都研墨铺书,将一天的行程感悟用毛笔,以文言文记录下来,这种做法,不要说全甘肃,恐怕全国也都寥寥无几吧!
说实话,张老师的这种做法,让孤剑汗颜、惭愧。虽说羡慕,但孤剑知道,今世,恐怕都难做到这一点了。因为,要达到文、字、思于一体,没有扎实的多面功底,实难应付。
从阿右旗回到白银,再到靖远,孤剑曾携夫人拜访张老师,在张府,再度被张老师严谨的学者之气震撼。斗胆央请他给寒舍作画,张老师也是慨然应允。呵呵,期待中,终于有希望了!
阿右旗,不仅观赏到美丽的风景,而且再续一段师生缘,真可谓一举两得,值得回味!
相关新闻
- 2017-06-06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专家考察手记丨沙井文化从何而来?到哪里去了?(冯玉雷)
- 2017-06-06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专家考察手记丨中诺尔图的魅力(白爱青)
- 2017-06-06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专家考察手记丨诗意雅布赖(杨文远)
- 2017-06-06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专家考察手记丨手印岩画隐藏万年秘密(王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