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乡村发现】林产业拓宽脱贫路
原标题:【乡村发现】林产业拓宽脱贫路
记者 陈泳
进入5月,天气越来越热,榆中小康营乡红寺村地里的庄稼也越长越快。5月19日早晨,天麻麻亮,趁着凉快,68岁的村民周尚忠就和妻子到家门口的地里干活了。
除草、摘除花椒树苗保护袋、管理套种的黑膜马铃薯……“这些塑料袋是气温低的时候为树苗保温保湿的,最近天气热了,得严格按照管理标准,把袋子撕掉,不然树苗就‘烧’死了。”老周一边干活,一边认真地说道。
今年68岁的老周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困难。今年,村里的帮扶单位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把花椒种植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流转了老周家里的4亩地,建起了一座花椒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平时,由联系单位负责技术支持,老周负责日常田间管理。
老周开心地说:“从今春开始,我就在自家的地里打工了。按照技术人员教的办法管理花椒树苗,比以前种玉米轻松得多,1年下来,还能收入土地流转费加劳务费1万元呢。”
红寺村有12个村民小组,人口2000多人。村子虽然处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林缘,但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村里的农作物主要为地膜玉米,外出打工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针对这种状况,联系单位在为村里打造特色林果产业上做起了文章,几年下来,核桃、枣、花椒、苹果等经济树种纷纷落户红寺村。“经过多方调研,我们发现,这里的气候地理条件比较适合发展经济林果产业。发展这项产业,不但能充分发挥我们联系单位的行业优势,又能调整村里的产业结构,培育出真正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是一举多得的事情。”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陈龙说。
同样在今年,贫困村民赵相龙家里的4亩地也流转给了联系单位,建成了一座黑枸杞示范基地。他平时就在地里除除草、整整地,1年下来也能拿到1万多元。赵相龙说:“我今年61岁了,和老伴都有疾病,干不了重活。现在好了,家里的困难一下子解决了。”
负责在村里实施示范基地建设和提供技术支持的,是联系单位下属的兰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宗林介绍说,黑枸杞和花椒都属于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果,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建立示范基地,既可以迅速帮助他们脱贫,又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整村脱贫打下了基础。
刘宗林说:“而且,基地里的黑枸杞和花椒都是速丰树种,三年就能挂果。三年后,我们会终止土地流转,果树无偿由农户接管。”
干旱的山村也能发展林产业,这让许多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村民马建功承包了村里靠近林缘地带的几百亩集体林地和荒坡,带领60多户村民搞起了林下养殖,并成立了一个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养了2000多只鸡,来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每天都能挣到100元左右的工钱。
指着山坡下成片的侧柏、油松,村支书赵相荣充满信心地说:“这些都是今年新栽的树,我们要让这几座山都绿起来,让村里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结合进行,走上以林产业为支柱的致富路。”
相关新闻
- 2017-05-24陇南成县:“支部+电商”走出脱贫新路子
- 2017-05-22【甘肃脱贫攻坚】临夏东乡:脱贫攻坚路上党旗红
- 2017-05-19“脱贫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记临夏州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党支部书记安福雄
- 2017-05-15郭承录:以科技提效 靠产业脱贫走出一条符合地域特色的增收致富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