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家园更加洁净——记兰州市城关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垃圾清运队七站
原标题:为了家园更加洁净
——记兰州市城关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垃圾清运队七站
记者 侯若志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一批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劳动班组及个人受到省里表彰。在“甘肃省创新型班组”光荣榜中,一支来自基层一线的班组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赞许,这就是兰州市城关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垃圾清运队第七管理站。
这支队伍隶属于兰州市城关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垃圾清运队,负责黄河北城乡接合部地带,辖区面积近60平方公里,住户近2.4万户、10.6万人。点多、面广、线长,老旧小区与平房多,各类商铺分布广而散,生活垃圾乱倒现象非常严重。对只有34人的七站而言,要全面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监管,担子真是不轻。
但在荣获过“全国优秀环卫工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站长高存花带领下,七站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立足实际,主动勇于创新,大力取缔露天垃圾收集点,申请增加车辆设备,合理规划清运时间及路线,逐步探索出“2+1监管模式”“5种清运作业模式”“废旧家具收运招手停”等新方法,实现垃圾清运技术工艺和服务的创新,有效提升了垃圾清运工作的质量与效能,出色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他们探索创新的新模式、新方法也在清运队其他管理站班组得到推广、落实。
日前,记者来到兰州市黄河北,走进这支队伍,见到“领头人”高存花,探访让金城更干净、美丽的创新“秘诀”。
为使清运工作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清运队也进行了“供给侧”改革。她带领班组成员深入辖区3个街道、近15个社区进行调查摸底,征求意见、建议500余条,在此基础上,结合七站实际,制订《垃圾收集与清运实施方案》。其中,“2+1监管模式”,即针对基础设施较差、卫生死角较多的城乡接合部及背街小巷地区,在网格化监管和七站日常监管“双管模式”的基础上,七站通过走访、宣传、动员,调动广大辖区群众主动参与生活区环境卫生保护的积极性,使得200多名群众成为义务监管员,参与到环卫垃圾清运监管的日常工作中来。这种模式实现了各层级监管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最大限度提升了辖区垃圾清运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5种清运作业模式”包括生活垃圾入院收集、沿街生活垃圾流动巡回收集、生活垃圾主次干道定时定点不落地集中收集、生活垃圾转运站全天候收集和清扫保洁、垃圾流动巡回收集。根据签订的收集清运协议,以垃圾量大小合理规划清运路线,安排专门车辆,按规定时间对沿线代运单位产生的垃圾进行入院全收集,从而减少垃圾从业人员数量,逐步减少取缔路面收集点和垃圾转运站倾倒量。针对无法入院收集的单位、小区或三不管楼院,设置沿街流动巡回收集路线,按规定时间,逐店、逐院依次在其店面、小区门前实行不落地收集清运作业。合并取缔主次干道垃圾收集点,将相距不远的小型垃圾收集点合并为集中垃圾收集点,利用大型清运车辆对主次干道垃圾收集点进行定时定点不落地收集清运。对现有垃圾转运站进行提升改造,将垃圾转运站收集从原来的主要清运方式逐渐转变为清运收集工作中一个补充措施,主要承担路面保洁垃圾、周边市场商铺垃圾以及“三不管”楼院垃圾的收集工作,实行24小时开放。对除进入垃圾转运站或主次干道相应收集点的垃圾外,对其他保洁垃圾和错时段保洁垃圾,合理规划路线、配置车辆实行定时定点流动巡回收集清运作业模式。
七站还在全省率先引进3辆废旧家具专业运输车,配备专业装卸人员。只要拨打车身张贴的服务热线,告知具体位置及家具量,就能很快处理掉废旧家具。这一服务方式,彻底改变了城区废旧家具没处扔、无人拉的状况。
为使这支队伍保持创新活力,七站班组全面实行竞聘定岗,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为成员搭建成长平台。2016年,共开展业务交流、岗位练兵、业务比武培训6次,累计培训200多人次。累计培养中级工1人,高级工11人,技师4人,建设了一支富有学习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班组队伍。
高存花高兴地介绍,经过不断探索与努力,目前辖区181家单位已签订入院收集协议,形成了3条沿街巡回收集线路,并有10辆封闭式垃圾清运车辆对主次干道生活垃圾及清扫保洁垃圾进行巡回流动收集,2座固定式垃圾转运站和1座移动式转运站全天候收集。目前,每天可清运垃圾150余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被动式等待清运收集到主动上门服务式收集的转变,有效提高了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服务效能,极大改善了辖区环境卫生面貌。
相关新闻
- 2017-03-31兰州市卫计监督所环境卫生监督科提醒:凡扎针用药的美容请找医师
- 2017-03-31兰州市卫计监督所 环境卫生监督科提醒:凡扎针用药的美容请找医师
- 2017-03-29山丹县做好"三篇文章"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
- 2017-01-20兰州城关区开展节前市容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