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西和县兴隆乡:产业发展产业带贫双向齐飞
原标题:西和县兴隆乡:产业发展产业带贫双向齐飞
通讯员 余军
五月的兴隆大地,绿漫山野,百花竞放。沿西晒公路蜿蜒向东,随处可见的劳动人群和别致养眼的乡间别墅,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生动画卷。
近年来,西和县兴隆乡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抢抓精准脱贫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将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积极引领村级两委、致富带头人,大胆创新“村党支部+致富带头人+贫困农户”的带贫脱贫模式,形成了产业发展和产业带贫双向齐飞的良好局面。
下川村是兴隆乡产业发展比较集中的一个村,村内有成舟养殖场、康源苗木种植合作社等特色产业实体,带动下川及临近上川、上庙、下庙、豹子崖、叶河、牟山等村群众农闲就近务工,实现年增收3000至5000元。
地处下川村魏家沟的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牟劳动告诉记者,2015年合作社成立之后,尝试养殖狼山土鸡,目前合作社已经兼养T77、岭南黄、红玉等10个品种以上的肉杂鸡,且全部实现了户外放养。
“户外放养的鸡,因为生长周期较慢,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合作社每年引进3批次鸡苗,每次2500到3000只,经过集中放养后,每只可卖到70元。”在提到合作社的效益时,牟劳动高兴地说。
牟军锋是养鸡合作社的一名技术饲养员,也是合作社的发起人,他告诉记者,合作社共有两处放养场,魏家沟放养场于2016年8月通过村互助资金协会资助,由18户有养殖意愿的群众和12户贫困户共同出资16万元新建,目的就是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
“由村互助资金协会统一为贫困户发放5000元的贷款,折股入资,合作社在保证贫困户5000元股金不变的基础上,按不低于3%的分红标准分红,年底每户最少也可以分红1500元。”牟军锋说。
村里其他几个特色产业实体也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康源苗木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余新江告诉记者,来自上川、下川、上庙、下庙、牟山等附近村庄在合作社务工的群众,每年最多可收入20000元。
康源苗木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9月,有社员34户,是一家集高档林木花卉种植销售、苗木繁育、园林绿化、中药材种植销售、电子商务、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繁育白皮松10亩,栽植红豆杉、香花槐、国槐、水杉等名贵树木37亩,目前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
余新江说:“虽然合作社刚刚起步,看似规模不大,但除了平时管护的固定人员外,阶段性施肥、除草用工一般都需要八九十人,一天的劳务费支出达4500元左右。”
这只是兴隆乡产业发展和产业带贫的一个缩影。走出下川村,来到正在新建的西晒公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群众搭乘产业发展的快车,实现脱贫致富。
相关新闻
- 2017-05-12下足“绣花功” 织出“富民锦” ——陇南市徽县“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 2017-05-12下足“绣花功” 织出“富民锦”——陇南徽县“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 2016-11-11小小马铃薯变大产业——定西发展马铃薯产业带动农民精准脱贫(图)
- 2016-09-29小苹果带动大产业 “甜蜜”事业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图)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