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高台:风沙口变绿洲
原标题:高台:风沙口变绿洲
通讯员 郭晓芸
又是一年芳草绿。清明时节,来到高台县黑泉镇胭脂堡滩,只见昔日茫茫沙漠如今已长满了梭梭等各类沙生植物,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今年68岁的护林员秦希业就是胭脂堡村村民,他介绍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原本是寸草不生的风沙口,村民们就在沙窝窝里度日。“那时候风沙大,把地里的田苗都刮掉了,院子里天天都要往出铲沙。”秦希业说,“这些年好了,梭梭长起来了,庄稼也长得好了,院子里刮不上沙了。”
胭脂堡滩的变化,得益于高台县近年来持续实施的防沙治沙工程。胭脂堡滩是高台县重点风沙口之一,植被覆盖率低,沙丘移动快。自2009年开始,当地把该区域造林列入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工程,并确定为全县干旱沙区综合技术造林示范点,通过机械开挖加固引水渠、引水沙地灌溉、干群全民植树造林等措施,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治理。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边缘,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之一。全县沙化土地334.8万亩,占到全县土地面积的50%以上。近几年,当地政府全民动员植树造林,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在风沙区全方位进行沙、土、水、田、渠、路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昔日的戈壁荒漠披上了成片的绿装,挡住了“黄龙”入侵的脚步。
“我们已累计完成造林4217亩,其中治沙造林3700多亩,栽植各类苗木105万株,现在这片区域林草覆盖度达到80%以上。”在胭脂堡滩,县林业局局长杨多军介绍说。
许三湾也是高台县主要风沙口之一。这几年,县里在许三湾大力实施风沙治理工程,营造防沙治沙林6000亩,栽植梭梭、新疆杨等各类苗木110多万株,实施封沙育林草工程2.2万亩,有效遏制了沙丘前移态势。
来到许三湾林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只见连片的葡萄在春日暖阳的照射下“休养生息”,梨树、杏树等杂果已枝干泛绿,传递出春的气息。
骆驼城镇永胜村村民杨忠良在林业基地打工已经有六七个年头了,见证了许三湾沙退绿浓的变迁。他说:“这里原先一刮起风,连对面站的人都看不见。现在经过治理,树长起来了,葡萄栽起来了,风沙也小了。”
“基地共栽植经济林600多亩,现在基本上都开始挂果了,葡萄已经大量开始挂果,去年的产量有8万斤左右。”基地管理人员李自军介绍道。
近几年,在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当地积极探索,在适合种植的沙化土地上栽植露地葡萄、优质杂果等经济林,发展梭梭人工嫁接肉苁蓉等绿色生态产业,在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群众增收。
同样是风沙口的黑泉镇九坝、十坝村,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生态治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当地群众还依托独特的胡杨林资源和自然风光,搞起了林下养殖、生态旅游,几家沙漠农家乐办得红红火火。
在九坝村农民徐红明承包的林地里,随处可见觅食的胭脂鸡。如今,他在搞林下养殖的同时,也发展起了农家乐。游客既可以在这个“生态氧吧”里荡秋千、打羽毛球、骑沙滩摩托,还可以野餐、烧烤,吃农家菜。“去年,我这收入7万多元,加上林下养鸡,1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徐红明说。
把治沙造林与沙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向荒漠要效益。目前,全县开发利用沙荒地10多万亩,建成了骆驼城、许三湾等农业综合开发区,并利用防风固沙林,初步培育形成了以葡萄、林木种苗花卉、木材加工等林业产业,走上了一条从防沙治沙到用沙的生态经济之路。
相关新闻
- 2017-03-27戈壁出平湖沙漠变绿洲 敦煌哈拉诺尔湖时隔50年重现碧波
- 2017-02-20武威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小镇稳步建设(图)
- 2016-12-07为了民勤绿洲永葆生机 ——武威民勤县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纪实
- 2016-09-28兰州:恒大绿洲·二号院 礼献国庆 引爆黄金周 大型奇幻魔术嘉年华 即将震撼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