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弹性离校”设计不能削足适履
原标题:“弹性离校”设计不能削足适履
作者:房清江
指的是为了缓解“放学早、下班晚”导致的部分家长接孩子难问题,为小学生免费提供延时照顾服务的制度。
下午6时家长下班,小学放学却大多在下午4时,这中间两个小时的时间差,成了许多双职工家庭的难题。现在,这样的状况将得到改观:3月14日,西安市出台工作方案,在小学试行“弹性离校”——该市城六区的60所小学将纳入先行试点。9月1日,这一举措拟在该市小学全面铺开,以有效解决家长接孩子难问题。
(据3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弹性离校”此前在南京、青岛等地陆续开始试点,虽然成效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举措符合相当多学生家长的期待,毕竟小放放学时间与正常的劳动作息时间不同步,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普遍存在。但是,“弹性离校”绝不是简单地把学生留在学校,方便家长延时接孩子,本质还是提供一项公共服务。
首先,谁来提供孩子留校期间的托管服务的劳动?很多人特别是教育内部人士都担心“弹性离校”会加大教师的责任与负担,因为放学后的学生留校管理超越了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范畴,没有理由因为家长接孩子难,要求学校和教师提供额外的劳动和服务,即便是有偿的,还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其次,如何进行托管?包括西安在内部的各类试点,对于托管服务的设计都相当谨慎,除了照管学生自行复习、作业、预习和课外阅读之外,其它一切与加大课业负担和涉及兴趣培训的都被列入了禁区。尽管初衷良好,但并不符合家长的预期,更无法满足孩子课外时光对游戏娱乐的渴望。托管服务的内涵还需深化。
第三,托管的成本如何支付?纳入试点的地方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财政买单,既为了减少学校落实的阻力,也为了避免掉入服务收费的陷阱,自然也给予了那些无法按时接学生的家长以实惠,特别是那些直接把孩子放学后送到社会托管机构的家长。但对于按时回家的学生来说,又难言公平性。
不难看出,“弹性离校”的试点设计多少都有削足适履的痕迹,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其实,学校提供的服务应当面向所有的学生,更宜通过延伸学校的服务设计,包容和承载学生和家长差异化需求,给出可供满足的自由选项。比如,不妨将“弹性离校”定位课外校园服务,由财政买单、校园组织向社会购买更多与教育相关的服务,如作业辅导服务、文体兴趣活动服务等,包括自愿的和没人接送的孩子在校园内有去处、有人管理指导,曲线解决问题。
相关新闻
- 2017-03-17评论:火车票改签“48小时门槛”应有更充分论证
- 2017-03-17评论:宅地“无条件续期”是一颗定心丸
- 2017-03-16评论:别被朋友圈健康险“停售风”蒙蔽双眼
- 2017-03-16评论:夯实“全面二孩”的政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