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渭源县 搭上产业致富快车
原标题:渭源搭上产业致富快车
通讯员 王纲
天气稍微暖和了点,渭源县锹峪乡峡口村村民李建平一家就忙着在自家院里拾掇起了当归。但是,李建平开办的农家乐远要比种植中药材更有名气。早在10年前,李建平就瞅准了临近的旅游景区“十五里画廊”天井峡,在公路旁边创办起了全县第一家以当地风味小吃为特色的“农家乐”。
“自开办起农家乐以来,每年的收入不少于七八万元。”谈起自家的农家乐,李建平仿佛有说不完的话,“现在,我还经常接收村里的年轻人到这里务工增加收入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产业。要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要从培育富民产业上下功夫。李建平的例子,正是渭源县大打“产业扶贫牌”,走“特色优势产业路”的有益探索和长期实践的一个缩影。
说起渭源的产业扶贫,不能不提到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的“六种模式”。元古堆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和后进村。近几年,元古堆村集中整合财政、扶贫等各类资金,实施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与此同时,还倡导群众大力发展种养加等特色产业,并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探索形成了“母畜寄样+农户分红”、“资产收益扶贫”“土地入股”等6种产业扶贫模式,着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据田家河乡乡长王宝林介绍,“母畜寄养+农户分红”模式,是由公司企业对40户贫困户入股羊只统一养殖,每户年分红1000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分红模式,是由4家企业(合作社)集中使用45户贫困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25万元,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每户年分红3750元;互助增信分红模式,是由县财政联合企业建立村级互助基金,在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已为103户贫困户投放238.5万元产业贷款;土地入股分红模式,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由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420发展特色产业;“企业主办+群众入股”联营分红模式,由企业兴办经济实体,全村178户农户入股37.85万元,户均分红1761元。
元古堆村良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卫东说:“合作社以羊只入股、以圈舍入股,还有贷款资金融资,帮扶农户289户。同时,合作社以良种羊的发展模式,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可以让老百姓的受益达到最大化,即便是不养羊也可以发‘羊财’。”
村民董正录在去年召开的精准扶贫企业帮扶分红大会上,领到了来自企业带动分红红利4070元。他说:“用这笔钱,我可以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苗木繁育,增加收入,努力改善生活水平。”
元古堆村通过六种产业扶贫模式精准到户,在3年时间里,贫困户从原来的221个减少到11户53人,贫困面下降到2.76%。王宝林说:“这六种产业发展模式让每一户贫困户都能从中受益,去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43元。”
北寨镇张家堡村位于十年九旱的“干北山”,致富能手王艳就出嫁到这个村。她通过24只兔子创业致富的故事还在央视一套播出。现在,在经营着獭兔养殖产业之余,王艳又开起了网店,把村里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已开起了4家网店,将当地的地皮菜、优质羊肉、土鸡蛋、白条党参放在了网上,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近年来,渭源县紧紧围绕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按照产业发展区域化分布特点和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把产业扶贫作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和发力点,不断优化利益分配,强化资金保障,激发内在活力,用群众增收致富“金钥匙”开启产业精准扶贫之门。
相关新闻
- 2017-03-06临夏州永靖县发展富民产业助农增收致富
- 2017-02-24“互助银行”帮农民增收致富——张掖市高台县村级产业发展扶贫资金互助社见闻
- 2017-02-13小苹果成就脱贫致富大产业——靖远县三滩镇发展苹果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侧记
- 2017-02-22临夏永靖县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