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商家霸王条款、合同陷阱等最受关注
原标题:省消协通报2016年消费维权10大热点问题
商家霸王条款、合同陷阱等最受关注
中国甘肃网3月14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记者张云) 3月13日,甘肃省消协召开“诚信自律携手共治”大家谈活动,通过对2016年消费投诉的综合分析,省消协现场就2016年开展消费调查所反映的汽车销售服务、消费安全、商品市场等十类消费维权热点问题进行了通报。
据悉,2016年,全省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242件,调解处理6036件,全年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从消费者投诉和消费调查的情况看,商品和服务质量差,商家霸王条款、合同陷阱、售后服务缺乏保障以及住宅小区宽带经营业务垄断等问题,是目前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汽车销售服务侵权问题突出
一些汽车4S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售车强行搭售保险,提车加价、不提供车辆合格证,销售合同霸王条款,退还订金困难,乱收金融手续费,售后维修增加消费者成本。
消费安全存在隐患
一些商品质量不过关,经营场所安全保障不到位,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服务,带来消费安全隐患,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
商品房市场乱象较多
房屋质量差,装修偷工减料,售房合同内容不透明,有意回避房屋缺陷,开发商不按合同约定时间交房,不按约定支付违约金,也不退还房款,种种乱象损害消费者权益。
微信购物存在较大风险
大部分个人注册的“微商”无实体店、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消费者通过微信方式购物存在很大风险,发生消费纠纷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未成年人消费的相关规定不落实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但目前,一些经营者对待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
预付消费陷阱损害消费者权益
一些商家通过打折、优惠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办理会员卡、预付卡、优惠卡,以预先付费的方式进行消费。使消费者在实际消费中遭遇种种陷阱而蒙受经济损失。主要涉及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
教育培训服务诚信缺失
一些培训机构虚假宣传,随意收费,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劣,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美容美发服务存在较多消费侵权问题
美容美发产品虚假宣传、服务合同虚假承诺,服务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比较突出。
商家广告虚假宣传
部分商家过分夸大其产品的效果,导致消费者上当;一些超市以购物买一送一、满多少送多少等不实宣传吸引消费者消费,而后以赠品已送完、活动已结束等借口不履行承诺。
住宅小区宽带接入限制业主选择权
有的通信运营商与房地产商签订排他性协议,获取独家经营权;有的物业企业收取通信运营商高额“进场费”,让通信运营商垄断小区宽带经营业务;有的通信运营商与房地产开发商或物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按收入比例分成获利,阻碍同行业运营商合法竞争。这些行为,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违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基本原则,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新闻
- 2017-03-14兰州市举办科普讲解大赛 部分优秀获奖选手将参加全省科普讲解大赛
- 2017-03-14兰州:全面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加强企业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
- 2017-03-14兰州城关区多部门联合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清查行动
- 2017-03-14延伸维权网络 增设消费维权网点——访兰州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军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