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解决健身场地不足关键在转变观念
原标题:解决健身场地不足关键在转变观念
去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要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对于土地资源原本就紧张的兰州来说,要达到这一国家标准面临诸多困难。与专业健身馆所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一些高校、机关单位的健身场地显得颇为冷清。如今市民对健身场所的需求日趋强烈,很多专家建议应当做好科学规划,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闲置土地资源,推动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工作。(详见2月6日《兰州日报》3版)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加入健身行列的人的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健身场所不足也日益成为全民健身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按照《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要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应该达到1.8平方米。但目前兰州的建设场地建设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从数据上看,目前兰州人均占有体育用地面积1.47平方米,距离1.8平方米的国家标准不是太远,但实际上,这些已有场地中,真正面向全民开放的并不多,很多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地区的健身场地利用率并不高,甚至大量闲置。因此,真正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国家体育总局要求的目标仍有相当距离。
目前来看,要求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确实是一条提升健身场所利用率、增加健身场所数量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大困难。首先管理问题就很难解决,很多内部场地对外开放,面临着成本、损耗、收费、人员等现实问题,而且资产管理和使用上也面临着很大的制约性因素。因此,要盘活这些闲置的场地资源,需要理顺资产管理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而这就需要从更高的行政级别上来进行推动,单靠体育局、教育局的个别部门是无法协调解决的。
健身场地不足,除了资源闲置这个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供应不足。兰州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土地资源又非常稀缺。如果政府在规划上不能具有前瞻性的给予政策指导,单靠市场力量和单个部门单位来搞健身场地建设是很难取得满意效果的。在历年的两会上,有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建议,兰州市首先要从规划入手,结合兰州市“十三五”规划,根据全市人口分布情况,制定全市体育设施的总体规划,为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和保证建设用地;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将体育场馆建设经费纳入政府预算,从而推动体育场馆的建设。此外,借鉴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的经验,盘活破产厂区的闲置厂房,兴建一批体育场所,也是非常可行的方案,在机制上,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引进民间资本来投入、建设、运营这些场地,应该都是双赢的结果。关键一点,还是在于我们在宏观规划设计上,能不能拿出决心,在寸土寸金之地为公共设施建设来留出足够发展空间,能不能把全民健身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做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增长点,当做是新兴产业增长点。只要在观念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大有可为的,建设场地稀缺的问题肯定能够得以解决。
相关新闻
- 2017-02-06兰州:过节长肉要健身 教练请你悠着点
- 2017-02-06【调查】大量健身场地藏于“深闺” 盘活闲置资源迫在眉睫(图)
- 2017-01-26甘肃省政协机关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迎新春联欢会举行 冯健身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