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综艺热”也是时代的声音
毛建国
这几天的网络论坛上,诸多热议指向一档最初并不被特别看好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从16岁“诗词达人”到点评嘉宾,甚至主持人的串词,皆成热点。印象中,古诗词除了学生课堂学习,似乎离社会生活有些远。此番热潮,很是出乎意料。 (2月6日《解放日报》)
春节期间,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各种综艺节目来吸睛。通常说来,观众喜欢的综艺节目类型,不外乎“一笑二闹三跳四唱”——这也是当前市场供给的主要形式。《而中国诗词大会》,听起来就很有“文艺范”,似乎曲高和寡,应该“叫好不叫座”才是。可事实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仔细分析“诗词综艺热”,并且据此作出文化供给调整,对促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就文化供给而言,很多人往往认准庸俗流行主义,认为粗浅的才是市场的。可在事实上,“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永远并存。如果说过去,我们有意忽视了“下里巴人”,那么现在则表现出轻视“阳春白雪”的倾向。体现在荧屏上,出现综艺节目,基本都是“一笑二闹三跳四唱”。但在事实上,公众也有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娱乐至死”。而这部分需求,却被有意无意屏蔽。
“诗词综艺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正如语文教育专家所说,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其实,远远不止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些年来还曾流行过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众并非一味喜欢庸俗流行主义,依然有着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一种流行现象的出现,何尝不是时代的声音?“诗词综艺热”也是时代的声音,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有着自己的受众,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对于传播机构来说,通过创新的手段,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何乐而不为?
相关新闻
- 2017-02-03甘肃籍诗词大家霍松林辞世 享年96岁
- 2017-02-03甘肃籍诗词大家霍松林辞世 享年96岁
- 2016-11-19王德祥诗词集 《行吟集》出版
- 2016-09-20“杨花词杯”全国爱情诗大奖赛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