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平凡当园丁 躬耕山村育桃李 ——写在甘肃省七名乡村教师获“马云乡村教师奖”参加颁奖典礼之后
原标题:坚守平凡当园丁 躬耕山村育桃李——写在甘肃省七名乡村教师获“马云乡村教师奖”参加颁奖典礼之后
记者 张丽丽
农村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人才不足,想要让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自愿扎根乡村,就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予以政策倾斜,并在财政资金上予以充分保障。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我省有七名老师获殊荣,并每人获得10万元奖励及专业发展支持。
为了教育和梦想而坚守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分布陇原偏远山区的每个角落,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就有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他们服务着农村地区的每一个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乡村教师。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13个省份的100名乡村教师获评该奖,其中甘肃有七名教师入围,近日,记者探访了其中三位获奖者背后的故事。
今年32岁的贺玲玲,2004年自陕西省西安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决定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在崇信县新窑镇柏家沟小学任教,致力于农村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学校生源日趋减少。刚到柏家沟小学时,眼前的一切让贺玲玲心里凉了半截。学校教室大、学生少,工作环境简陋、生活条件艰苦。当时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还没有吹拂到大山深处的乡村小学,学校教育理念相对陈旧,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令,学习气氛沉闷,学习活动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这一切贺玲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心从自己开始,沿着新课程改革指引的方向,努力寻找一条适合乡村教学改革的道路。她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从教室功能拓展做起,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图书、常规仪器等直接搬进教室,并建立班级活动区角;努力打造活力课堂,减轻课业负担,课堂上她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设置了“学生成长档案袋”、“成长树”,进行多元化评价;课外,她鼓励带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参与课间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个性品质。
班里有个女孩智力迟钝,不爱说话,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考试成绩从未上过两位数。经过六年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现在语文成绩每次能考五十几分,上学期一次测评中还考了67分。而在课堂上该学生主动举手读课文,课间还主动参与到了其他孩子的活动中。
人不可无“梦”,有了“梦”还要好好地守望“梦”。贺玲玲说,她的“梦”就是当一名问心无愧的好老师,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乡的孩子们更需要我
不是没有离开大山的机会,当年一同从师范分配来的14个人早已调进了县城和川区学校,但榆中县龙泉乡水坡学校42岁的刘富堂老师却二十年如一日守着可爱的山里娃。“哪里的孩子都是教,家乡的孩子们更需要我!”滴水可穿石,刘富堂正如清亮的水滴,时时浸润着山里孩子的心田,在榆中的山山岭岭间用爱与责任写就最美的人生!
刘富堂告诉记者,“我已经是第二次入围‘马云乡村教师奖’,去年获得提名,送我去西安培训了一次,已经很开心了。今年再次参评,主要是希望能继续有机会向全省甚至全国的优秀乡村教师学习,开拓思路,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刘富堂自幼家贫,1996年从榆中师范毕业后,如愿以偿分配回家乡,在武庄小学任教。武庄小学4年毕业班的历练之后,刘富堂主动请缨去了全乡最为偏远也是12个行政村中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洞口小学(现已撤并)任教8年。常态是周一清晨6点离家,步行4小时,翻过两座山到校上课;一周上近30节课,教全校120名孩子的语文、音乐、品德、体育、美术和科学6门课,更要带班。
刘富堂说,音乐课在山区一直是较薄弱的课程,他在师范学校刻苦锻炼学习音乐知识,掌握了一技之长,凭有限的音乐知识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带来了歌声。
多年来,刘富堂扎根山村教育,没有放弃一个孩子,因为他相信:善待每个孩子,呵护每个孩子即是教育的全部。
孩子永远比自己重要
29年前,高中毕业的韩世宏在两当县显龙乡做了一名代课教师。这些年来,他坚守在条件最艰苦的学校,却取得了教学成绩在全学区名列前茅的成绩。29年来,韩世宏放弃了公办教师考试复习的机会而错过“转正”,为了孩子坚守岗位无法改善生活条件,他甚至没有娶妻生子。这一切,并非阴差阳错,而是因为在他心中,学校里的孩子永远比自己重要。
韩世宏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学生是第一位的。他为学生和学校倾注了全部精力,月收入最初十几元,后来陆续涨到四五十元、一百多元,直到现在也仅四百多元,但韩世宏都视其为次要。一起参加工作的代课教师纷纷离职,而韩世宏始终放不下这些孩子,一直默默坚守着。
韩世宏说,“那时候三年级开设的英语课对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对英语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我依然想尽一切办法把这门课开起来,买来复读机学习,不懂时就问村里的高中生或者大学生,甚至徒步十多公里去学区请教英语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在全学区的统考中,我带的学生英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韩世宏既是老师,又是校工,学校的各种事务他都操持得井井有条。为了缓解韩世宏的经济压力,学区领导为他争取了为期三年的公益性岗位,至少在这三年内他可以获得每月一千元的收入。对于三年后的事情,韩世宏没有多想过,在他心里,只要在学校一天,就要尽职尽责一天。他说,教育不在于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和高层次学历,关键在于有没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心。
相关新闻
- 2017-01-17甘肃省高校教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 2017-01-12甘农大副教授赵有益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 2017-01-11评论:奖励优秀乡村教师别停留在“盆景”
- 2017-01-05陇南市文县教师张军燕获"马云乡村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