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会|省政协委员建议教育扶贫应从“娃娃抓起”
原标题:教育扶贫应从“娃娃抓起”
记者 张丽丽
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是我省“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计划实施以来,我省全面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为此,民盟甘肃省委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的提案》。
部分扶贫助学政策缺乏精准
民盟甘肃省委的提案认为,随着近年来贫困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的迅速推进,农村新建幼儿园迅速增多,贫困家庭幼儿就近入园得到保障,学前幼儿入学率大幅增加,但贫困地区农村因为条件艰苦、地处偏远、路途不便,很少有教师愿意转岗任教。
同时,由于教师编制限制,新招录的教师数量远无法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求,大部分新建农村幼儿园仅有1到3名教师,有的幼儿园因为缺乏专任教师甚至无法正常开园。
不容忽视的是,我省部分扶贫助学政策缺乏精准,现行的高中贫困生免学费政策带有普惠性,缺乏精准,且标准不高。
据了解,平凉市普通高中免学费政策为每人每年800元标准,但全市各高中的学费按照类别收费,标准不一,部分学校收费超出贫困生每人每年800元的补助标准,也有部分学校低于每人每年800元标准,一部分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完全享受到政策扶持。
除此之外,我省营养改善计划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营养餐费用由财政直接补贴,但加工营养餐所需的水电燃料费、人工费、食材运输成本和营养餐税费等附加费用均由学校承担,给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增加了经济负担;农村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没有编制,都是临时聘用工人,工资待遇偏低,缺乏专业食品营养师指导,导致学生营养餐质量有时无法保证。
教育帮扶不要仅限于物质层面
民盟甘肃省委指出,目前,留守儿童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关注对象,他们大多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亲情的关怀,感情脆弱,容易产生自卑封闭心理,需要社会的关怀和引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育扶贫工作对留守儿童的帮扶仅限于物质层面,缺乏经常性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引导。
民盟甘肃省委建议,恢复民生项目教师招考计划,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在科学测算农村新建幼儿园教师需求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招生比例,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定向招生政策,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岗计划,扩大幼儿园教师队伍规模。同时,调配教师资源,选派一部分有幼教从教经验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鼓励退休幼儿教师返校支教讲学,由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配套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将水电燃料费、人工费、食材运输成本等费用纳入地方转移支付范围,减轻农村学校负担;将学校食堂工人列入公益性岗位,由财政拨款解决工资及福利待遇,稳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工人素质;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营养配餐的指导,在保证学生各种营养成分摄入量的前提下,指导学校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营养食谱。
完善教育扶贫政策
民盟甘肃省委建议,根据地方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取消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学费(书本费)每人每年800元的标准,每学期由学校按实际收费标准申报,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审核,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费(书本费);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专门的贫困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对贫困户子女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村家庭根据政策停止资助,对返贫的农村家庭学生按程序及时给予相应资助,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教育扶贫既要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更要在思想、心理方面帮助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应以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为依托,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班主任(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辅导和资格考试,培养一批心理辅导师队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积极引导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应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深入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此外,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城区中心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对口帮扶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区中心学校的人才、管理和资源优势,每年选派一批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对口农村学校支教,选送一批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实习,选派一批城区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学校上示范课、优秀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相关新闻
- 2017-01-11甘肃两会丨省政协委员袁斌才建议:建立教育扶贫长效机制 解决教育扶贫投入不足
- 2016-12-22甘肃日报社携手爱心企业赴东乡县开展教育扶贫捐赠活动
- 2016-12-17委员王巧芸——职业教育资源要为精准扶贫“输氧”“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