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平凉华亭县神峪乡草窝村:核桃树下拔穷根

16-12-22 09:4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王建文 编辑:李秀清

  原标题:核桃树下拔穷根

  通讯员 王建文

  冬日,华亭县神峪乡草窝村寒风刺骨,而正给自家的核桃树涂白穿“保暖衣”的安红林却忙得一头大汗,“几年的心血没白费,多年撂荒的山地如今成了核桃园,以后脱贫翻身就靠这几亩核桃园了。”看着已创收的核桃园,他信心满满地说。

  安红林全家老少6口人,是草窝村的贫困户。前些年,他和妻子一直在外打工,常年患病的老人在家中照顾两个孩子,全家艰难地维持着生计。

  两年前,县乡村扶贫干部为安红林家“量身定做”了核桃脱贫项目,补贴嫁接幼苗,将他家先前挂果不多的3亩核桃园进行了高接换优,并指导他开展精细化管护。同时,还帮助他申请到扶贫贷款5万元,结合林下经济,在核桃树下养殖肉鸡。这样,安红林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如今他家的3亩核桃园全部进入丰产期,林下养的几百只鸡,绿色、原生态,预计年收入超过2万元。用安红林的话说,“脱贫的日子不远了。”

  在华亭,尝到核桃“甜头”的远不止安红林一人。神峪乡袁庄村贫困户黄进喜,将北山5亩挂果园流转给核源果业有限公司,除了在基地打工,每年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九一沟村贫困户夏小锋在党员帮扶下,不仅学会了核桃嫁接技术,还结合低秆作物套种,将产业链进行拓展延伸,通过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面貌。

  “栽植只是丰收的基础,管理才是丰产的关键。”县林业局负责人说。近几年,由于群众在核桃栽植方面,品种选择不精,果园管理不细,科技化程度不高,再加上部分老树逐渐退化,果树挂果率低,产业效益不高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县林业局通过组织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取经”、邀请专家“把脉会诊”,确定了高接换优、科学管护的新路子。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技术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期,培训骨干技术员200余人,农民“田秀才”1000多人。

  “在林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核桃示范园严格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为核桃大树增施了有机肥,涂上了林木长效保护剂,通过拉枝扩冠、松土除草、修枝抹芽等管理措施,促进了核桃树健康快速生长。”核桃种植大户王建忠对科技务果深有体会。

  开辟一条路,盘活一群人,落实一产业,带动百家兴。近年来,华亭县围绕核桃产业做足文章,积极打造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连接,促进生产、加工、销售紧密衔接,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把分散的农民连接到核桃产业化经营体系中,创新发展订单产业,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

  如今,华亭县已逐渐形成核桃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新格局,核桃产业已成为该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累计达到26.3万亩,挂果10万亩,年均核桃产量达到7000吨,产值1.8亿元,农民通过核桃产业创收占人均纯收入的27.3%。

精彩推荐

  • 张掖高台村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居住环境(图) 张掖高台村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居住环境(图)
  • 兰州:街道送饺子 空巢老人很暖心(图) 兰州:街道送饺子 空巢老人很暖心(图)
  • 兰州元通黄河大桥荣获2016-2017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图) 兰州元通黄河大桥荣获2016-2017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图)
  • 光明日报:甘肃天水“党员固定活动日”融入日常生活 光明日报:甘肃天水“党员固定活动日”融入日常生活
  • 定西渭源县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上游戏课(图) 定西渭源县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上游戏课(图)
  • 兰州华侨实验学校:课本剧,真好看! 兰州华侨实验学校:课本剧,真好看!
  • 300余爱心人士帮兰州永登老乡卖红提 3天卖出1万余斤(图) 300余爱心人士帮兰州永登老乡卖红提 3天卖出1万余斤(图)
  • 兰州跨年演唱会群星云集1月6日开唱 兰州小伙魏晨为家乡献歌 兰州跨年演唱会群星云集1月6日开唱 兰州小伙魏晨为家乡献歌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天水秦安县贫困农户129棵果树为啥被北
2   边督边改边公开立行立查从严办——甘肃
3   甘肃省调涨工伤工亡伤残津贴和抚恤金
4   兰州将再添8座人行天桥3座地下通道
5   甘肃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
6   甘肃省县级“三农”资金审计中心公开招
7   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89万辆 交警部门
8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大案优先立案优
9   张掖市多部门负责人因环保问题整改不力
10   兰州免费乘公交每天财政补贴400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