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徽县:旅游扶贫留住乡愁拔掉穷根
原标题:徽县:旅游扶贫留住乡愁拔掉穷根
记者 宋博
穷乡僻壤也能玩转旅游?这在一般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扩大,不光进村看景是旅游,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都属于旅游的范畴。
近年来,徽县把扶贫开发与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打开致富大门,正在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扶持谁———景区开发致富贫困村
昔日的青泥村,在人们的记忆中,满是破落的泥草房、堆满柴草的院子、鸡鸭鹅狗满村乱窜,是一个大家只要一说起来都会撇嘴的地方。近年来,随着徽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庄变美了,慕名而来的外地人不断增多。古老的青泥村,正在大力挖掘青泥古道文化,打造融古道文化、秦巴民俗风情、自然山水生态于一体的体验型、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
这个从“枕着资源过穷日子”过渡到“卖风景”的美丽村庄,它的蜕变轨迹是徽县众多美丽乡村借力乡村旅游推进扶贫开发的生动写照。
用旅游“啃”动贫困,如此大动作,背后是精准扶贫的攻坚力量。徽县把农旅结合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推进农旅全方位深度融合,加速突破,通过全域规划、资源整合,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构建“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地域”的发展格局,把原本零零星星的乡村旅游点连成线、连成片,变成了“大盘菜”,引导农村走上一条乡域景区化、乡村景点化、农户景观化的产业发展之路。许多景区在开发过程中自觉带动贫困村发展,让原住民受益,实现了开发一个景区带火一片贫困村的效应。
谁来扶———吸引游客形成消费链
旅游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帮扶,而是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扶贫将中高端消费吸引到贫困地区,以先富带动后富,通过旅游的途径,让多数人参与进来,帮助贫困的少数人摆脱贫困。
曾几何时,徽县的三泉村、青泥村、田河村一直处于贫困状态,自景区开发以来,游客不断慕名前来,旅游也让当地人看到了惊喜的变化。曾经是当地销售不出去的银杏、核桃、木耳,如今都紧俏起来,来到徽县乡村旅游的人们总会买上一些带回家。部分村民通过林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开办农家乐脱贫致富,旅游的发展,游客的不断涌入,真正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活水”。
怎么扶———多点聚焦做到精准发力
“旅游+扶贫”让“漂亮”也能当饭吃,最终摘下“穷帽子”才是根本目的。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徽县精准确定贫困对象,为贫困户建立一户一台账的旅游扶贫档案,并结合贫困户的住房面积、院落规模、位置条件、能力条件以及家庭劳动力的数量,明确不同的贫困户通过“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带户、旅游商品增收”等不同的参与方式,助推精准脱贫。
徽县着力把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让贫困户成为旅游商品的提供者、受益者。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插上电商翅膀,实现全县所有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同时,采取设立扶贫互助金、吸纳就业、结对创业等办法,形成党员带群众、先富带后富等多种带动模式,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脱贫致富步伐。截至目前,共创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3个,全县农家乐总数达到102户,农家客栈总数达到46户。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29.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79亿元。
“旅游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能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让贫困群众背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徽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相关新闻
- 2016-10-31白银靖远县16村入列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
- 2016-10-31张掖肃南“全域旅游+”成扶贫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