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定西安定区小薯大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显实效

16-12-19 09:03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曹应森 编辑:杨亚楠

  中国甘肃网12月19日讯(通讯员 曹应森)近年来,安定区紧盯市场抓薯业,突出增收促脱贫,使灰头土脸的“小土豆”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全区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稳定在1500元左右。

  该区在稳定种植面积,夯实产业基础上出实招,通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区马铃薯种植规模每年持续稳定在百万亩以上。培育了一大批马铃薯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总结推广了全膜覆盖、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病虫害防治等高产高效和综合抗旱技术,全区总产稳定在130万吨左右。

  以科技为支撑,着力实施良种工程,不断提高产业质量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制种龙头企业17家,原原种生产能力稳定在4亿粒以上,分别占全市的1/2和全国的1/3,年外销规模达3亿粒以上。大力实施“良种补贴入户”和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形成了企业温室生产原原种、标准化基地扩繁原种、田间广泛应用一级种的梯级种薯推广体系,使马铃薯亩均增产330公斤、增收300元以上。

  着力打造品牌战略,实施品牌营销,使定西马铃薯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全区始终坚持产地认证和品牌培育相结合,“定西马铃薯”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定区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注册了“爱兰”、“新大坪”、“圣大方舟”等10多个马铃薯商标。同时依托全国首个国家级马铃薯批发市场,探索建立了电子商务、期货市场、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模式,鲜薯年外销规模稳定在50万吨以上,各类产品走向全国、远销海外,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左右。

  注重完善加工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助力转化增值,形成了以精淀粉及其制品、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产品、主食化系列食品为主,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集群化加工体系,全区共建成各类加工龙头企业10家、生产线22条,年加工鲜薯40万吨左右、生产马铃薯制品10万吨以上,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的11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积极响应中央马铃薯主食化发展战略,顺应品质消费、绿色消费、个性消费新趋势,全面推进推进主食开发工作,研发生产了以食品级精淀粉为主的原料型主食产品,以鲜食土豆泥、薯条薯片、食品级变性淀粉和富含马铃薯膳食纤维、蛋白、多酚及果胶的休闲功能型主食产品,以薯馕、薯饼、薯丁、马铃薯煎饼、粽子、年糕等为主的地域特色型主食产品,以土豆全粉烤馍和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面包、糕点为主的大众消费型主食产品,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开发走在了同行业前列。

精彩推荐

  • 天水市新编历史秦腔剧《大秦文公》西安上演 天水市新编历史秦腔剧《大秦文公》西安上演
  • 【环境整治怎么看怎么干】天水张家川:整治不做表面文章(组图) 【环境整治怎么看怎么干】天水张家川:整治不做表面文章(组图)
  • 天水武山县召开输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会(图) 天水武山县召开输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会(图)
  • 李宝玲督查天水清水县红堡等7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图) 李宝玲督查天水清水县红堡等7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图)
  • 天水清水:推进文化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组图) 天水清水:推进文化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组图)
  • 天水清水:保洁常态化 城乡更美丽(组图) 天水清水:保洁常态化 城乡更美丽(组图)
  • 天水市人防办召开六中全会宣讲报告会(图) 天水市人防办召开六中全会宣讲报告会(图)
  • 天水秦州区长刘文玺督查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组图) 天水秦州区长刘文玺督查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组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天水秦安县贫困农户129棵果树为啥被北
2   边督边改边公开立行立查从严办——甘肃
3   甘肃省调涨工伤工亡伤残津贴和抚恤金
4   兰州将再添8座人行天桥3座地下通道
5   甘肃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
6   甘肃省县级“三农”资金审计中心公开招
7   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89万辆 交警部门
8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大案优先立案优
9   张掖市多部门负责人因环保问题整改不力
10   兰州免费乘公交每天财政补贴400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