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亲情在左乡愁在右 老漂族为了儿女蹒跚在金城

16-12-05 08:59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编辑:杨亚楠

  原标题:亲情在左乡愁在右 老漂族为了儿女蹒跚在金城

  年逾花甲,背井离乡,徘徊于亲情和乡愁之间……伴随城市化和老龄化,越来越多为和子女团聚或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的流动老人备受关注,他们被称为“老漂族”。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2015年户籍不在原地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60岁及以上的流动老年人口数量接近1800万。一面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一面是远离故土的浓浓乡愁,“老漂族”的孤独看似很轻实则很重,他们的幸福何以安放?

  他们老了却被迫分居两地

  家、学校、菜市场……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65岁的刘阿姨已经过了快三年了。“女儿和女婿是做铝合金门窗的,平时生意就比较忙,再加上经常要跑外地,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刘阿姨的老家在平凉,为了减轻女儿女婿的负担,让他们安心打拼,她独自来到兰州。

  像刘阿姨这样为照顾晚辈而“漂”的老人不在少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照顾晚辈、养老以及就业,是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为照料晚辈而流动的老年人口占流动老年人口总数的43%。

  奔波往返接送孙女上学,买菜做饭等待儿女回家。在日常生活之余,刘阿姨最为惦念与牵挂的是远在老家的老伴儿,“他身体不太好,还要操持家里家外,一个人在家实在是不放心。”刘叔叔患有哮喘类疾病,几乎干不了重活,守着一亩多口粮地。白水煮挂面、稀饭、烤土豆是刘叔叔的日常菜单,常吃剩饭、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规律饮食是生活常态。“他不会做饭,吃饭总是将就,一直这样下去,我很担心他的胃受不了。”

  “我们都老了,却要分居两地,没了照应。”一周一次的电话是刘阿姨得知老伴儿近况的主要途径。“平时孩子要上学走不开,来去路途遥远,周末以及节假日也难得回去”,只有寒暑假的时候,刘阿姨才能带上孙女,在老家安心地待些时日。

  生活被锁在一扇防盗门内

  冬日午后的阳光,携着丝丝温暖,穿透阳台的窗户,照射在躺椅里的张大爷身上,这是他每天最惬意的时刻。因儿子工作调动,2002年从汉中来到兰州,张大爷已经“漂”了十多年了。张大爷今年78岁了,早年忙碌惯了的他总是闲不住,“刚来的时候我还可以帮忙接送孩子,后来身体不行了,不中用了……”没说几句话,张大爷剧烈地咳嗽起来。

  “年纪大了,腿脚越来越不灵便,家里人不放心让我接送孩子。”后来,张大爷借着遛弯偷偷捡起了废品,卖废品的钱塞给孙子当零花钱。“只有这样,我才会觉得自己不是废人。”张大爷说,他儿子特别反对这件事,觉得丢了面子,还会让别人说他不孝顺。

  张大爷身体每况愈下,“现在我也折腾不动了”。比起身体的病痛,内心的孤独感更让人煎熬。十几年异乡漂泊的酸甜苦辣,让张大爷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我经常梦见在老家的村头,和老友们一起晒太阳,聊着家长里短”,张大爷满脸怀念地说,在老家,家家户户的大门白天都是敞开的,遇上雨雪天气,或到了寒冬腊月,闲暇下来的人们会互相串门,说说话打打牌很是热闹。可如今,张大爷的生活,被锁在了一扇防盗门里,“这里没有熟人,话也说不到一起,我很少出去。”

  融不进城市只好回了故乡

  赵叔叔夫妻二人去年底从定西搬到了深圳,成了“老漂”。儿子和儿媳都是独生子女,婚后留在了发展前景更好的深圳,也是女方的家乡。家人关系的处理、生活习惯的差异、语言交流的障碍、家庭繁杂的琐事是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离开故土到了陌生的城市,和子女、亲家一起生活,是“享福”还是“受罪”,不身处其境很难体会。

  今年夏天,赵阿姨悄然打道回府了,“深圳的消费太高了,虽说儿子月收入过万,但一家人生活还是捉襟见肘。”赵阿姨说,人生地不熟最怕的就是出门,有次她坐地铁坐过了站,不知道怎么回家,只好打电话让家人来接,“那时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负担,不但给儿女帮不上忙,还要他们照顾。”

  面对陌生的环境,尽管儿媳孝顺、亲家和睦,赵阿姨却常常偷偷抹眼泪。“幸好老家的房子和地还在”,赵阿姨说,“老伴儿在那边找了份工作,合同期满就能回来了。”

  “儿子把母亲接到南京享福老人却上吊自杀”,类似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在物质富足的同时,老年人、尤其是流动老人的精神空巢现象值得警惕,子女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不容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老漂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考验着城镇化进程中变革的养老体系。除了儿女对父母应尽的关怀外,帮助“老漂族”构建起熟人圈子,用制度破除融入城市的“壁垒”,才能给“老漂族”一个幸福的晚年。兰州晚报见习记者骆陇霞

  延伸阅读

  精神赡养更需给力

  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本该在熟悉的故土安度晚年,却为了给落脚异乡的子女“帮把手”,不得不在一把年纪时漂泊异乡。为减轻儿女的负担,自己甘愿体验另一番孤独和烦恼,这一群体被人们称为“老漂族”。

  或许,他们肩上背着书包,步履蹒跚地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或许,他们在家里做好饭菜,只为等待忙碌了一天的儿女们回家。为减轻儿女负担,他们远离故土,来到异乡,守着电视可能就是一整天。看似享受着天伦之乐,其实也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烦恼。对一个老人来说,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故土和人际圈,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空巢老人”和“老漂族”其实是同类型社会问题。一些儿女会简单地认为,把父母接到城市来住,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必须意识到,“老漂族”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和谐与否的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优良传统,如何解决他们的思乡之苦,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是广大“老漂族”所需要的一种身份认同。有人将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社会问题,认为这是社会制度和城乡差异不相配套的必然趋势。其实不然,影响这些“老漂族”的,既是面对亲情伦理时的无奈,也有对儿女无私奉献的爱。

  “老漂族”的精神现状就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如果子女对他们关心不够,就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甚至是身体上的疾病。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如果儿女能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帮助父母,让他们的精神之根扎下来,那么即使“漂”在他乡,“老漂族”依然能够活得幸福。

  “精神赡养问题已成了‘老漂族’问题的深层挑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老龄化问题专家穆光宗表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强烈需求还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子女应更加重视“精神敬老”,家庭决策多听取老人意见,多帮老人培养兴趣爱好,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王文

精彩推荐

  • 穿越百年的梦想——写在兰渝铁路岷广段开通之际(一) 穿越百年的梦想——写在兰渝铁路岷广段开通之际(一)
  • 【脱贫攻坚】天水武山县易地扶贫搬迁1.7万人(组图) 【脱贫攻坚】天水武山县易地扶贫搬迁1.7万人(组图)
  • 张家川县领导深入学校检查指导食品安全工作(图) 张家川县领导深入学校检查指导食品安全工作(图)
  • 天水张家川多措并举 整治“脏乱差”顽疾(组图) 天水张家川多措并举 整治“脏乱差”顽疾(组图)
  •  “新年新衣”没有寒冬 “网络扶贫”爱心永恒 (组图) “新年新衣”没有寒冬 “网络扶贫”爱心永恒 (组图)
  • 陇南西和扶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组图) 陇南西和扶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组图)
  • 保护“兰州蓝”从细微处着手(图) 保护“兰州蓝”从细微处着手(图)
  • 嘉峪关市启动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图) 嘉峪关市启动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天水秦安县贫困农户129棵果树为啥被北
2   边督边改边公开立行立查从严办——甘肃
3   甘肃省调涨工伤工亡伤残津贴和抚恤金
4   兰州将再添8座人行天桥3座地下通道
5   甘肃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
6   甘肃省县级“三农”资金审计中心公开招
7   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89万辆 交警部门
8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大案优先立案优
9   张掖市多部门负责人因环保问题整改不力
10   兰州免费乘公交每天财政补贴400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