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兰州蓝“一条指令”全城传
原标题:“一条指令发布后,我们所有人同时收到,同时行动,比打电话快多了。”互联网助力兰州蓝“一条指令”全城传
11月26日清晨5时许,嘉峪关路街道排洪沟社区的几位工作人员就开始协助商户清理铺面垃圾、清除违章小煤炉。冬防开始后,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楼群院落之间,全力保卫兰州蓝。首席记者孙建荣实习生唐倩摄
传递快捷
借互联网指令几乎覆盖每个冬防人
近年来,我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打了一个“翻身仗”,而且创造了不少兰州经验:在现代技术设备方面,相继引入了无人机、工地远程视频监控、扬尘监测仪、街道社区空气质量监测仪等高科技设备;在战术方面,也正在从人防向机防、人海战术监管向高尖端技术管控转变。
当下,短信群发、微信群发、微信群……因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十分受欢迎。如今,这一互联网信息发布方式已很好地运用到我市的冬防工作中。每年冬防,上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下至冬防各成员部门,到每一名冬防网格员,都会收到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调度指令,各部门、各县区又会根据各自的职责再细化再安排。“每天的指令由市大气办根据当天的气象条件、污染物累计程度综合研判后进行发布,冬防各相关部门、各县区逐层转达。”市大气指办相关负责人说。
“现在每天的快乐值就建立在污染指数上。”今年38岁的董欣,是雁南街道沙洼河社区的书记,也是万千网格员中的一员。11月25日早上7时,她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条消息,配图是兰州市的空气质量表。“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查一查前一天兰州的空气质量结果,那个大大的‘良’字,能让我高兴一个早上。”董欣笑哈哈地说。
记者发现董欣手机上“雁南街道冬防工作微信群”成员就达130个。“一条指令发布后,我们所有人同时收到,同时行动,比打电话快多了。”
市环保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说,正是有了这条核心部门科学发布、执行部门逐层传达、监督部门督促落实的指令,让兰州的冬季污染治理,形成了“治污总动员,全市一盘棋”的良好格局。“根据市大气指办的指令,这两天我们加大了无人机起飞的航次,对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的空中抓拍。扬尘监测仪24小时监控工地,扬尘浓度每10秒上传一次,便于分析研判。”
管控高效
指令就是命令指令不撤人不撤
作为近郊四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西固区受老工业基地影响,治污底子薄,任务重,污染治理需要付出比其他三区更多的努力。指令就是命令,指令不撤人不撤。受不利气象条件和外来输入性扬尘的影响,今年11月份的兰州,治污形势格外严峻。“除了做好每天的日常巡查工作外,我们会根据区上的调度指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巡查。”西固区陈坪街道东湾社区的网格员说,“这两天的指令和我们相关的就是加大小火炉冒黑烟、焚烧枯枝垃圾等面源污染的管控。”由于该社区流动人口多,小火炉成为管控的重中之重。“小火炉近900个,除了配发引火煤外,我们采取房东监督房客,网格员不定时巡查的方式进行管控。”社区工作人员说。
陈一民,兰州市环保局调研员、冬防驻西固区包抓组组长。根据每天的调度指令,陈一民和他的同事们天不亮出门,深夜才归,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逐一进行排查。“指令让我们有的放矢,让管控更加高效。”陈一民说。
“我们每天都按照城关区大气污染防治指挥办公室,以及街道下发的指令,根据当下的风速、空气质量随时调整安排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工作。”董欣告诉记者,温度太低就不能洒太多水,静稳、逆温状态下,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就需要降尘、洒水。有时候天气变化无常,一天要收到两次、三次指令。渐渐地,网格员们在巡查过程中也会习惯性地远望,看得清远处的兰山,就说明空气质量还不错,若看不清兰山,那就赶紧掏出手机,看看微信群里是否有新的指令,看看空气质量报告。同时也加快了巡查的步伐,多洒水降尘,发现烟囱冒烟赶紧制止。沙洼河社区辖区面积0.72平方公里,人口5281人,辖区小火炉62个,8名网格员每天清晨6时开始巡查,直至深夜,店铺大都关了门,居民大多入睡后,网格员们才拖着沉重的身子,或回家,或回到单位值班室。
新的传播手段,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及时快捷,为从上到下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让兰州冬防如虎添翼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新闻
- 2016-11-27【兰州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回顾 五年来,干成了一批大事要事
- 2016-11-27【兰州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展望 要提前两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投入
- 2016-11-27【兰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亮点 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跑赢GDP增速
- 2016-11-27【兰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基层代表热议“接地气”的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