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投稿

兰州市道路分级精细化洒水作业实施方案出台

2016/11/2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编辑:贾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我市道路分级精细化洒水作业实施方案出台

  中国甘肃网11月26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首席记者 甄燕红 文/图) 天热天冷,洒水频次不一样;路况不同,洒水模式也不一样。11月25日,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24日,《兰州市道路分级精细化洒水作业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进一步细化道路洒水、洗扫措施,统筹推进提升洒水作业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道路扬尘污染管控能力。事实证明,在近几年兰州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洒水压尘还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市城管委不断听取市民意见,对洒水方式进行了不断优化。今后,我市将以全面管控道路扬尘污染为方向,以实现环卫洒水作业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落实分级精准洒水制度,并根据季节、路况、天气等因素,合理开展洒水、洗扫和喷雾作业,做到路面见潮不积水(结冰)。

  1

  地表温度4℃以下洒水、喷雾作业全面停止

  依据季节调度。夏季,地表温度超过30℃时,可适当增加洒水频次;冬季,实时监测地表温度,地表温度4℃以下时,洒水、喷雾作业全面停止,地表温度4℃以上时,可根据天气状况开展作业。

  依据路况调度。对于破损、坑洼、容易产生扬尘及城乡结合部道路,加大洒水作业频次,抑制扬尘;路面状况较好的路段,以洗扫作业为主,适当减少洒水作业频次。

  依据工艺调度。喷雾作业车辆主要安排在人流量、车流量大的主次干道进行作业,确保路面保持潮湿,不积水、不结冰;洒水作业车辆安排在人流量少的城乡结合部区域作业。

  依据车辆调度。依据车辆水流控制装备,合理安排洒水区域,电子阀控制水流车辆,安排在主、次干道及人流量较多的路段作业;机械阀控制水流车辆,安排在城乡结合部及破损、未硬化道路进行作业。

  依据天气调度。随时掌握天气状况,出现沙尘天气的情况下,在原有的洒水、喷雾作业标准基础上,适当增加洒水、喷雾频次;臭氧指数超标天气(重点在6月、7月、8月),尽可能减少洒水、喷雾频次;下雨天气坚决杜绝洒水、喷雾作业。

  2

  道路按等级划分差别化洒水

  根据道路现状,将城区道路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三个等级,并差别化实施洒水保洁作业。一级道路是指路面平整度好,无坑洼路段。二级道路是指路面基本平整,适合洗扫车作业,无路面开挖施工的路段。三级道路是指路面破旧破损、坑洼不平、开挖施工及城区周边路段。

  洒水、喷雾作业车辆在落实好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避让行人、22时后停止播放提示音乐、行驶速度不超过20公里/小时等工作要求的同时,针对道路分级,落实差别化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科学的抑尘措施,既能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路面积水、积泥问题,又可提高防尘抑尘效率。

  其中,一级道路全部实行前置喷洒,减少洒水频次,洒水喷头严格控制水量,原则上比雾化水量大,比洒水水量小,同时,强化洗扫车夜间洗扫作业力度,确保一级道路路面见本色。

  二级道路以洗扫和前置喷洒作业方式为主,后置喷洒作业为辅,强化吸尘和洗扫作业,适当增加洒水、喷雾作业频次。

  三级道路具备条件的道路实行前置喷洒作业,不具备条件的道路以后置洒水为主,合理进行洒水降尘,确保路面潮湿不起尘。

  3

  80%的洒水喷雾车辆已改装完毕

  为了严格落实道路分级精细化洒水作业,根据各区道路状况及车辆情况,加快洒水车喷洒装置改装工作,将以前的后置洒水改为前置洒水,车辆前喷装置改装至距离地面30公分以下,喷头喷洒由漫灌喷洒变为精细化的喷洒;洒水喷头严格控制水量,原则上比雾化水量大,比洒水水量小,确保路面不积水、不结冰,改装车辆数量要占所有洒水、喷雾车辆总数目的80%,并于11月19日前全部改装完成。

  为了保障道路分级精细化洒水作业工作的长效开展,市城管委成立道路分级精细化洒水作业领导小组,每小时发布环境质量数据和天气情况,对于洒水作业进行全市调度。据市城管委环卫处副处长张军太介绍,这几天气温忽高忽低,根据地表温度实际测量数据,领导小组随时调度洒水开始或停止作业。“到目前,今年还没有发生一起因为洒水导致道路结冰的事件。但因为近期我市大气污染压力还比较大,所以在气温偏高时,我们还会要求在重点路段进行喷雾作业以抑尘、压尘。近年来,我们一直不断改进洒水作业模式,为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贾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