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投稿

【甘肃人物】王孔璋皋兰早期中共党员

2016/11/1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王孔璋皋兰早期中共党员

  王孔璋幼年与父亲及兄弟合影

  1897年,王孔璋出生于甘肃省皋兰县前长川。他的父亲王树中,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曾先后任安徽太和、亳州、颖州知县和知府、甘肃省教育会会长,在任期间勤政爱民,享有“王青天”之称。

  王孔璋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正处在清廷腐败无能、列强侵凌、革命党人崛起之际。1911年辛亥革命前,王孔璋从兰州起程,前往西安,在族叔王庚山处(西北大学任教)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毅然剪去了自己头上标志清朝臣民的辫子,坚定了反清志向。辛亥革命后,王孔璋热忱拥护革命,听到一些人说孙文等人的坏话,他就主动辩理,伸张正义。

  1922年,王孔璋在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教“法学通论”。1925年,任甘肃省政府第三科科员。同年9月,冯玉祥的部下刘郁芬率领国民军入甘,委任王孔璋为书记官。他文才敏捷,一次开大会,有5人讲话,他作记录,连夜组稿,次日即见报。

  在刘郁芬率部入甘时,中共北方区委派钱峥泉、宣侠父、贾宗周等中共党员随军来兰。在此之前,共产党员张一悟由武威返回兰州,与钱峥泉等来甘的首批同志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组建成立了中共甘肃省特别支部,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吸收进步人士入党。王孔璋与宣侠父、钱峥泉等人过从甚密,常相来往。

  1927年,王孔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与贾宗周、丁尚谦3人负责党的宣传工作。当时,甘肃特支组织进步青年成立“进化剧社”,由宋家璧任主任,王和生(王孔璋的三弟)任副主任兼导演,王孔璋参加编剧并任核稿。参加演出的有钱峥泉、姚天骥、丁尚谦、王和生等人,演出的新戏有《徐锡麟革命记》,《十万金镑》、《五大臣出洋》等,这些剧目对于宣传革命思想起了一定作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处于低潮。冯玉祥在郑州会议后投向蒋介石,随即命令刘郁芬成立清党委员会,搜查中共组织机关,惩办中共党员。1928年4月,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配合国民党省党部搜捕了在兰的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丁尚谦、王孔璋、李伯亨、陈炳章、焦亚南、冯王洁等20人,党的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

  王孔璋被捕时,在其住处搜出了《斯大林传》、《资本论》等革命书籍。他遭到敌人的毒刑,被打得昏死过去。敌人又用水将他喷醒,继续逼供。王孔璋坚不吐实,没有屈从于敌人的压力。在省军法处刑讯逼问冯玉洁时,冯坚贞不屈。敌人又拉出王孔璋、李予作证,他们异口同声地否认冯是青年社的领导成员,说她是一般参加者。敌人这才对其有所放松。从这情节可以看出王孔璋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

  随后,王孔璋被判处死刑。王和生多次进行了营救,在自己任教过的兰师、兰中、兰大等学校联络,由许多师生联名,请当时的省主席孙连仲予以保释。王和生向孙连仲当面说情,诉说此案不实,冤枉好人,并且家中母老嫂病,请求把哥哥释放出狱。孙连仲便在呈文上批了一个“缓”字,使此案缓和下来。

  到了1930年,马鸿宾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王和生又给马鸿宾送去代母草拟的诉状求情(因马鸿宾的父辈马福祥和王和生的父亲王树中有世交关系)。经兰州各有关学校师生联名具保,才把王孔璋释放出狱。

  王孔璋出狱后第三天,其母终因操劳成疾与世长辞。其夫人魏氏在他入狱期间(1929年)就忧郁成疾而死。当时,由于政治形势仍很紧张,他先到西宁避难一年多才回到兰州,在省政府教育厅任科员。在任期间与省政府动员委员会秘书李霞龙(共产党员)经常接触,关系密切。后来教育厅长借故把王孔璋免了职。王又先后到西宁农校、西宁师范学校任教。后来,经兰州法院介绍,到会宁县去当法官。

  当时,会宁有一个姓冶的恶霸地主,强占民田,劣迹累累,民愤极大。王受理此案后,亲自查证,杜绝行贿,把强占的田地判给农民,并准备从重惩治这个恶霸地主。不料,这个地主竟然图谋构陷王孔璋。他迫不得已,旋即离开会宁,到兰州大学任教。1944年,王孔璋前往银川,被马鸿逵任命为中校秘书,并在军官子弟学校教国语。王在银川期间,与张慎微(民革成员)接触较多。张慎微的公开身份是上校顾问,在十七集团军随军机要室工作。

  1947年秋,王孔璋突然身患痢疾,严重腹泻脱水,没过几天就不幸病逝。去世后,由张慎微、张思英等人料理后事,埋葬于银川西城门外唐渠砭公墓区。

  记者 颜晨(本文资料由皋兰县党史研究和县志编纂办公室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