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全力呵护黄土塬——庆阳市实施“固沟保塬”工程纪实

2016/11/1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通讯员 马骁 陈思

  董志塬、早胜塬、宫河塬、孟坝塬、盘克塬……庆阳是世界上黄土塬面最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境内有丰富的黄土塬面资源,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塬有37个。但长期以来,水土流失将塬面“撕裂”,塬面逐年萎缩,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有的已经危及城郊边缘,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保护这些黄土大塬,庆阳市把“固沟保塬”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编制了《庆阳市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实施规划》,并于今年1月获得省政府批复。目前,涉及甘肃、陕西和山西三省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项目规划》也正在紧张编制中。

  迫在眉睫的发展之需

  塬面为农作物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环境,也形成了以塬面为依托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但由于土壤疏松、生态脆弱,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庆阳市土壤侵蚀模数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在7200吨以上,局部地区高达10000吨,年输入黄河泥沙1.684亿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庆阳市水保局局长闫焕智介绍,每年的7、8、9三个月,是庆阳的雨季,塬区的降雨也集中在这几个月,遇到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暴雨,水土流失将会更加严重,甚至造成灾害频发。

  1988年7月23日,暴雨导致庆阳王家湾、砚瓦川、南小河沟三个流域2万户9万多人受灾、1078处庄宅被毁、5853间房屋和6337孔窑洞倒塌、43人死亡、1100头大家畜死亡、损失粮食250多万公斤。

  2006年7月2日的特大暴洪灾害发生后,董志塬火巷沟北侧山体出现长约70余米、宽约20米的大面积滑坡,塌陷区距新建的安居工程小区仅100米,已经威胁到城区群众的生活。“火巷沟距离城区太近,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就会侵蚀城市,威胁到西峰城区的发展。”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管局副总工程师郭锐说。

  庆阳市高度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14年10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三个生态”的总体要求,把“固沟保塬”和“再造一个子午岭”作为创建“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的两大主战场,并对“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做了专题研究。同时,2015年,在“固沟保塬”工程尚未得到国家立项投资前,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威胁村庄、学校安全的118条抢救性沟头沟道进行先期治理。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20平方公里,建梯田674万亩,营造水保林草900万亩,封禁治理64万亩,建成淤地坝847座,各类小型水保拦蓄工程21.83万座,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3月,庆阳市在庆城县驿马镇举行了“固沟保塬”工程全面启动仪式,并选定董志塬西峰区冯家对坡沟、庆城县安家寺沟、平泉塬西庄沟、盘克塬自咀乡石家老庄沟、西华池塬合水县店子乡双柳树沟等8条塬10条沟头沟道作为治理点,由地方筹资开工建设。

  “固沟保塬”步入全新阶段

  “对董志塬的保护,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庆阳市水务局副局长冯强说,早在2007年3月,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就向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保护董志塬”的议案。

  2012年,国务院批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六盘山片区连片特困扶贫攻坚规划》,庆阳市委托水利部水规总院编制完成了《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涉及6县(区)境内的12条大塬176条小流域,规划总面积7357.38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84.26亿元,该《规划》于2013年8月19日上报国家发改委。

  2014年10月,庆阳市委、市政府对“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做了专题研究,安排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董志塬区“固沟保塬”实施规划》,涉及8县(区)境内的37条塬227条小流域,规划总面积9566.35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43.97亿元,提出了急需治理的118条抢救性沟道。

  2015年6月和8月,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国务院参事调研组在庆阳市对黄土高原董志塬区“固沟保塬”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两个调研组分别向国务院呈送了调研报告,这些报告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

  为贯彻落实批示精神,水利部今年3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安排启动黄土高原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今年7月25至27日,水利部水规总院赴庆阳市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调研。郭锐介绍,目前,这项涵盖甘陕晋三省的《规划》正在紧张地编制中,这意味着庆阳市提出的“固沟保塬”工程从董志塬走向了更广的范围和层面,“固沟保塬”综合治理项目将进入全新的阶段。

  一举多得的民生工程

  在董志塬腹地的西边缘有一个南小河沟,1952年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实验站将这里确定为综合治理实验基地,经过长期不懈的综合治理后,如今的南小河沟已经成为一处名气不小的旅游景点。

  “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不仅为全市的‘固沟保塬’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是全市开展‘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郭锐介绍说,南小河沟全流域内共有大小沟头231个,其中支沟沟头65个,毛沟118个,拐沟沟头48个,经过多年来实施的科学综合治理,场内治理程度达到87.66%,林草覆盖率达83.92%,生态效益明显。

  在庆阳市境内,塬区的光热条件好,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豆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水土流失造成塬面萎缩耕地减少,同时降低了土壤肥力和土壤中所含有机质,沟头前进、沟道加宽也会破坏耕作区基础设施,因此,实施“固沟保塬”工程,对保住塬面、保护耕地资源,保持和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至关重要。“据测算,‘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后,可新增耕地约600万亩。”郭锐说。

  据了解,目前,庆阳市实施“固沟保塬”已经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实验站在南小河沟综合治理过程中探索出的“塬面径流调控、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三道防线治理模式,对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修复生态效果非常显著。

  在此基础上,庆阳市提出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就是建成塬面、沟头沟岸、坡面、沟道四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防治区,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立体防治体系。而在治理措施上按照“塬面径流调控、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四道防线进行布局。坚持工程、生物、水保耕作相结合,按不同区域各有侧重原则进行对位配置,形成点、线、面结合,片、网、带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

  闫焕智介绍说,实施“固沟保塬”工程,对保护黄土塬地质地貌形态、保护陇东粮仓和发展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区、保护能源化工基地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搞好扶贫开发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