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酒泉
投稿

向工业转型跨越目标迈进——酒泉市三次党代会以来工业发展综述

2016-11-10 11:43:09 来源:中国甘肃网-酒泉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烁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酒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生产车间。王新成 摄

  中国甘肃网11月10日讯 据酒泉日报报道(记者 世琴)工业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以工业强市为目标,坚持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促融合、提效益的总基调,调整工业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取得了新成绩。

  “工业强市”步履铿锵

  数字见证成就。从2011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我市工业规模和总量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了13.7%。到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4.6%,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4.9%。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工业投资增速持续提升,规模企业不断壮大。五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29.76亿元,年均增长8%。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02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0户。自2011年以来,全市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155户。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48户,过5亿元企业6户。

  目前,全市已形成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千亿元产业链为主体,煤化工、硅材料、非金属及建材、有色、黑色、石化6个百亿元产业链为支撑,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工艺美术、节能环保、工业物流、印刷包装、金属压延加工、家具装饰等9个产业集群同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的工业格局。同时,我市着力于增强工业内生动力和竞争实力,加快工业集群化布局,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如今,酒泉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敦煌市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等6个园区被分别认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试点园区,全市初步形成了“一区七园”集聚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的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极大改善了工业发展环境。

  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我市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强势推进。

  2015年6月3日,我省第一条跨大区、大容量、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在瓜州县桥湾正式开工;2015年8月7日,我省首个风光储电网融合验证示范项目——玉门三十里井子风光储电网融合验证示范项目在玉门市开工……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紧紧抓住国家“培育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机遇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加快发展以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催生新能源产业以“酒泉速度”创造“酒泉奇迹”。现在,新能源产业俨然成为引领酒泉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和酒泉发展最快、潜力最大、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市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176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截至2016年上半年,风光电并网总装机105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88.6%,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22%。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3年新能源发电量100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一个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迅猛发展的风光电产业带来巨大的节能减排效应。据统计,我市风光电发电量已累计达587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1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85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7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88万吨,为国家电力保障和节能减排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得益于大型风电场建设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产业园区——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金风、正泰、东方电气、阳光电源、京城控股等54家国内知名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在酒泉投资建设,在形成年产1.5兆瓦到5兆瓦各种型号成套风机2000台套的生产能力和实现整机、电机、叶片、机舱罩、塔筒、电缆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的同时,形成光伏组件产能300兆瓦,逆变器产能1000兆瓦,多晶硅铸锭、拉棒、切片、电池产能各200兆瓦。酒泉已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型号最多、配套能力最强、聚集效应最佳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和甘肃最大的光伏装备制造基地。

  “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生产风机4782台、叶片6240套、塔筒1607套、机舱罩594套、电池组件330兆瓦、逆变器4000兆瓦;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8.5亿元,缴纳税收3.42亿元。

  项目建设扩大工业规模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围绕产业策划项目,全力增强招商针对性,制定了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案,每年围绕各产业链征集、谋划、论证了立足资源优势、具有带动作用的延链、补链及配套项目,编印了产业链招商项目册,对产业链的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项目攻坚。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行动,强化措施,全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仅2014年,全市开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工业项目264项,总投资1160.5亿元,当年引进资金到位额368.7亿元。

  为保证项目“落得下去”,我市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项目落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市长挂帅的领导机构,凡是工业项目,可先行划拨土地,边建设边办理完善相关手续,享受优惠的土地价格。同时,工业项目全部纳入市政府重大项目并联审批绿色通道,享受一站式审批服务,工业项目落地政策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此外,为激励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市上专门制定下发了《酒泉市工业发展暨项目建设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加快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每年有近100个工业项目得到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

  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岁月流金,党旗高扬。近年来,为推进项目建设,我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对确定的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逐项分解到各县(市、区),并实行领导和部门包挂包抓制度,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终抓考核”的督查落实机制,定期组织专项调研和督查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步伐。2015年全市开工建设项目2594个,比上年增加51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4.7亿元,增长10.1%,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49.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9.8%,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41.4亿元。

  放眼酒泉大地,一个个龙头骨干企业、一个个工业园区如同璀璨明珠,助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当前,我市正在突出工业转型升级,着眼构建“169+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酒泉日报 责任编辑:王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