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珊
扶贫难在哪里?
甘肃是一个经济落后文化滞后的内陆省份,通过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深入到甘肃红色革命基地精准扶贫点采访,我发现,固有的小农经济体制在甘肃还是十分的显著——农民离不开地。在高寨村采访农民倪志勇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的土地已经流转出去了,我问他,土地是租给别人种吗,他告诉我已经租给别人种有三年了,我又问他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别人用于商业用地吗,倪志勇很肯定的说不愿意。
乡土社会的小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做到“关门”自给的,落实在农民实际生活中,这种生活是松弛的,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各个扶贫点上看到的大同小异的共同点:发展农村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多村干部说,工作刚开始有很多农民是抵触的。他们不愿意改变固有生产模式,直接取资于自然,直接靠农业来谋生。
可光靠土地吃饭是没有办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别说脱贫致富了。我在去庆阳的路上看到了一副很有意思的标语:人民有信仰,国家才能有发展。其实我觉得这句话点破了甘肃扶贫的重点,去改变农民固有的思想,才能将扶贫进行的到实处。只有打开了农民的固有思维,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工业反哺农业,农村的经济才能有所发展,扶贫的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媒体该为扶贫做什么?
扶贫的最大阻力在于思想转变,就需要我们媒体人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激发广大群众转变思路,谋求更大发展。在沈家岭村,这是一个红色气息特别浓厚的地方,其实在走访中,我发现,许多农民还是不愿意去改变农村的传统,除了种地和外出务工,他们再想不到其它的方法来增加收入,所以,农村扶贫根本是智力扶贫。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入户了解,看到了农村扶贫可喜的一面,看到了这些曾经的红色故土正发生着无声无息的变化。
继承长征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走访参观了很多红色革命遗址,一路上听到了很多革命故事。我第一次了解到,甘肃原来也是一片红色的故土,在这里播撒下革命的火种。在南梁、会宁等地参观时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巍峨的会宁会师塔,南梁说不完的红军故事这些都是我在参加活动时收获到的精神财富。重走长征,不忘历史,是为了今天更好的前进。在会宁采访时,有一副对联让我记忆犹新,“昔日长征为国救亡,今日长征为国富强”,我想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所在。
甘肃省是一个贫困的内陆省份,经济发展落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甘肃面临着新的一轮发展契机。在这个时候,每一个甘肃人都需要发扬长征精神,为甘肃的发展增砖添瓦。

最美的安宁遇见最美的你
舞台精品惠百姓 陇剧版块精彩上演
灵台县天然气公司乱收费
云南城投兰州野蛮拆迁
视觉盛宴!锡耶纳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赏(组图)
美流浪狗变超级吃货 吸引无数粉丝(组图)
张涵予“女儿”写真曝光 可爱百变惹人爱
韩彩雅最新杂志写真曝光 展成熟性感迷人魅力
你都不知道的微信
刷爆朋友圈的聚会
我省今年年内有4条铁路线投入运营更多出行选择!
大批天鹅到甘肃高台黑河湿地越冬画面壮观艳丽
前三季度甘肃省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欧阳坚在省供销合作社调研时强调 深化综合改革 打造为农服务生力军和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