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安宁区走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2016-11-01 09:32:3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梦园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创业增收安宁区走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聚焦安宁区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甘肃网11月1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杨文豪 通讯员 董振刚 晁昊蕾) 2016年8月31日,农业部公布了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及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安宁区统筹局推荐的兰州精准牧业有限公司获此殊荣。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宁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业有关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依法行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打造亮点”的发展总基调,积极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农业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区农业全面、均衡、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集约、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安宁区辖区面积89平方公里,有6个涉农街道,33个涉农社区,涉农人口5万余人,面对日益缩小的农业发展空间,农业如何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如何使农民获得最大实惠,如何实现农业与生态、农业与城市和谐发展,是摆在安宁区面前的一项课题和任务。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鉴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经验,安宁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大力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个、十、百”的发展目标任务,即发展数个集休闲、旅游、酒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园;发展数十个集休闲、餐饮、体验为一体的精品休闲园;发展上百个集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仅实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而且在农家乐提升改造上有了大的突破。目前休闲旅游农业已经成为安宁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农民创业就业机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了解到,安宁区休闲旅游农业依托仁寿山公园历史、人文、地质、自然等景群,在素有“十里桃乡”美誉之称,全国四大鲜桃原产地之一的安宁堡街道,以“花为媒”、“以花会友”举办安宁桃花旅游节,年平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在全省乃至全国宣传了安宁,提升了安宁形象,带动了安宁休闲旅游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目前,安宁区已经形成了以刘家堡街道集体投资、农户入股,兴建的都市春天、梨韵为代表的两家大型都市休闲园,占地超过300亩,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以寿山大院、钓鱼岛等为代表的8家精品园,占地超过80亩,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以珍珠港、雅溪园等为代表的农家乐92家,占地面积500多亩,资产8123.6万元,从业人员819人,年收入1338.5万元,纯收入达789.15万元,农家乐从业家庭年人均增加纯收入达到6960元。非洲8国代表团、日本韩国代表团、中国青年代表团先后来到安宁区寿山大院、农家乐考察,对安宁区的休闲农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安宁区对安宁堡街道仁寿山下农家乐进行提升改造,兴建了13个以苏式建筑风格为主的休闲大院,占地面积343亩,被誉为“五星农家乐,西北小江南,是城乡一体化的有益探索、转型发展的有效形式、富民产业的重要内容、经济文化的有机交融”。

  都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安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休闲旅游农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餐饮、休闲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种养业和加工、运输制造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农家乐与周边从事种植蔬菜、果品,养鸡、养兔的农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有力地促进了周边农业发展,尤其是打开了本地特色蔬菜、品牌水果市场,就游客在农家乐品尝鲜桃一项全年鲜桃销量就达10万多公斤,实现产值60多万元。

  保护都市生态肺叶再现桃园宜人秀色

  休闲旅游农业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改善了农村风貌。安宁堡街道近年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整修乡间道路、粉刷修建沿街院墙、修建标准公厕、健身广场、农家书屋、停车场,显著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在推动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休闲旅游农业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既带动了旅游休闲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据了解,大部分休闲农庄,都能围绕“绿色、安全、生态”这一主题,积极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部分村街还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种养基地,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随着安宁区的开发建设,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方面百年的古梨树、枣树、桃树和大片的草坪绿地及其他绿色植物承担着城市肺叶的功能,起着增加氧气,减少大气污染和噪音分贝,调节空气的作用,安宁区的“桃园秀色”成为兰州人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另一方面,生态休闲园的修建和农家乐的兴起,客观上将当地特有的桃、枣、梨等品种保存了下来,为保持基因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发展突出创业增收

  记者了解到,安宁区在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方面,始终坚持以政府引导为原则,在不断深化“一街一品、一村一品”的基础上,牢把新农村建设契机,强调各村、社自主经营,注重农户特色发展。安宁堡街道率先与区旅游、卫生、工商等部门联合,上门为33家农家乐服务点进行挂牌,统一制定收费标准,安排专职社会治安管理人员维持秩序,并先后成立了“农家乐合作社”、“桃子协会”等组织,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路子。刘家堡街道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魅力新区、生态新区”的要求,鼓励马家庄、崔家庄、邹家庄三个社区按照特色互补的原则,采用集体运营,村民参股的方式,引用“政企分开,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分别修建3个大型生态园,以发展休闲农业,充实集体资产。

  同时,安宁区合理规划,并且邀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项目论证,并出台了《安宁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在具体实践中,安宁堡街道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原则,特地邀请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深专家对仁寿山生态文化区内的“世外桃源”、“天斧沙宫”等近6000亩景区进行了系统规划,重点突出一个“农”字;经过农业专家的鉴定评审,农业部授予安宁区中国“白凤桃”地标之乡,彰显一个“靓”字。目前,全区休闲旅游农业已初步形成以都市春天、寿山大院、梨景、梨韵为代表的大型都市休闲旅游精品园和以依托仁寿山旅游景点为主的连片式农家乐经营,以及以红艺村万亩桃园“八月品桃、四月观花”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模式,年接待城乡居民100余万人次,收入达1200余万元,安置当地失地农民800余人,已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安宁区休闲旅游农业在数量上有较快的发展的同时,在品质、特色上也有较大的提高,围绕历史文化、科技教育、民族风情、农耕文化等主题,逐步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园林生态农业休闲型、农村风景旅游型、历史人文景观型、地质地貌观光型、特色餐饮娱乐型等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如仁寿山老子塑像及道德经碑林、化石观光园、天府沙宫丹霞地貌景区、世外桃源、福寿文化园及大型花岗岩寿星塑像以及仁寿湖、百年枣园等旅游景点,并通过每年举办安宁桃花旅游节、安宁蟠桃会等活动,已基本形成以“花、桃、山、堡”为载体,集品桃、采摘、踏青、赏花、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群体。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杨梦园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