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省情
投稿

兰州全民健身场地不足仍是老大难

2016-11-01 08:48:4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兰州全民健身场地不足仍是老大难

  记者 苏海琴 胡作政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由于我省公共健身场所及器材短缺,许多市民遭遇锻炼无处去的尴尬。

  近日,我省决定在“十三五”时期,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为群众健身创造便利条件。消息一出,市民叫好声一片。那么,拥有体育设施的单位能否将他们的设施反哺社会?记者进行了调查。

  市民的健身诉求

  天刚蒙蒙亮,兰州东方红广场已人声鼎沸,跳舞的、舞剑的、唱歌的、打太极的、遛鸟的、玩健身器材的……人们沉浸在晨练带来的喜悦之中。65岁的赵文军和老伴也挤公交来到这里健身。

  “想锻炼没处去,只能来这里。”赵文军说,他们家位于火车站东路原兰州机械总厂家属院,院落除了人行道,没有专门供休闲的场地,近来三分之二的人行道也成为机动车辆的“歇息地”。居民健身只能在楼下坐坐,要么就近逛超市。之前他们家附近有支跳舞的队伍,他的老伴每天去那里跳,后因修建地铁,该舞蹈队再没合适的场地,只能解散。

  相比赵文军,李晓燕还算幸运的。她家距离北京华联红星店不远,每天下午可以在该超市门前带领大家跳舞,场地虽然紧张,但至少有个活动的地方。“市民跳舞的热情很高,每天下午不到半个钟头,就会聚集很多前来跳舞的人。”李晓燕直言,跳舞的场地很紧缺,晚到的市民只能见缝插针,有些人甚至站在停车场跳。

  “我们小区有1600多住户,可健身器材还不到10个。”市民于佳说,由于小区没处健身,她便在兰州某健身俱乐部办理了一项健身项目,价格不菲。

  一边是市民为无处健身而苦恼,一边却是闲置的体育设施让人眼馋。80后小伙曹文武在自家窗户前就能看到兰州二十七中的操场,能在宽敞的塑胶跑道上尽情奔跑,或在篮球场上痛痛快快打一场篮球,对他而言就是种享受。然而,这些似乎离他很遥远。“看得见就是用不了。”曹文武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是学校,一些拥有体育设施的企事业单位宁可让这些设施闲置,也不对外开放。“希望学校能够在课余及节假日开放体育设施,为群众健身创造便利条件,哪怕收费也可以。”曹文武说。

  公共体育设施将对外开放

  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省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30282个,比“五普”增长了8382个,增长率达38.27%;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2平方米,比“五普”增长0.38平方米。

  近几年,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极大地满足了民众对健康生活的需要。但目前我省公共健身场所及器材短缺,全民健身的人均公共空间仍然不足。

  近日,我省决定在“十三五”时期,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为群众健身创造便利条件。

  “有,但不对外。”当记者问到单位有无健身器材时,在兰州某企业上班的柳亚刚直截了当地说,他们单位有活动室,里面有乒乓球案板、肩部推举器、跑步机等,专门供内部职工休闲健身用。在他看来,向社会开放单位的健身场地存在一定困难,“打开单位大门,进入单位的人员会非常复杂,如何保证单位财产安全?物品损坏谁来赔偿?在健身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害,谁来承担责任?”

  事实上,早在1995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就已明确要求“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2003年我省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决定》,要求所有公共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但在具体实施中效果却并不理想。2005年,兰州十中率先尝试对外开放体育设施,但没多久又关上了校门。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初衷是便于市民健身,但来校锻炼的人员素质差异很大,部分人乱扔垃圾,乱涂乱画,肆意践踏校园花草,不爱护设施,体育设施时有损坏,无形中加大了学校人力和财力的投入,长此以往,必然不堪重负。

  需要制度进行约束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将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家住兰州市龚家湾十字的邱建军是一位体育爱好者,年轻时没时间也没精力锻炼,现在退休了有的是大把时间,却没场地健身,“下楼便是马路,人来车往,跑步、打太极等不现实。由于龚家湾没有供市民休闲的场所,要锻炼就得乘车去小西湖公园,对老年人来说坐车、过马路特别不方便,也不安全。”

  当记者说起我省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将向社会开放时,邱建军兴奋地说,“这无疑是件好事。”他们家左临兰州九中,与兰州工业学院只隔一条马路,“如能在非教学时间对外开放体育设施,我就可以在家门口健身了。”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有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身需求快速增长,健身方式日益多元。在城市公共健身场所及器材短缺的情况下,将企事业单位现有的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可以弥补社会公共体育场地的严重不足,提高健身资源的利用效益。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需要制度进行约束。”李有发表示,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目前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弥补城市健身设施不足、助力全民健身的不错选择,企事业单位对开放体育设施有顾虑也在情理之中,开放的难点在于建立一套既能够调动企事业单位积极性,又能够实际持续运作的体制机制,实现双赢。应该给予拥有健身场所与器材设备的单位适当资金补偿,允许这些单位可以适当获得收益。另外,应根据不同社区企事业单位健身场所器材情况,统筹配置,出台详细指导意见等。同时,需要全体市民努力提高文明素质,爱护公共设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让更多的体育设施发挥出最大效用,让更多市民受益于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