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正文
投稿

庆阳镇原覆膜玉米拉长产业链

2016-10-27 09:59:3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若瑜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覆膜玉米拉长产业链

  通讯员 慕诚

  近日,笔者在镇原县孟坝镇峁合村看到,农家院落里金灿灿的玉米棒堆成山、挂成串。据镇原县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种植全膜玉米100.18万亩,平均亩产507公斤,总产50.79万吨,又是一个丰收年。

  村民慕等前家搭出院墙的玉米棒子,把农家小院装扮得格外漂亮。慕等前给笔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我家今年种了21亩全膜玉米,估计能收获60多石,地膜是政府投资的,自己只需要花费种子、肥料钱,每亩地的种植成本只有100多元,收入能达到1200元以上。仅种植玉米这一项,保守收入估计有3万多元,效益非常好。”

  镇原县引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短短几年内,由当年示范种植的1万亩扩大到如今的100多万亩,产量由起初的0.67万吨到如今的50多万吨,增加收益过亿元。从试验到示范,再到大面积推广,全膜玉米种植让这个传统的旱作农业县在农业发展中走出了困境,让百姓看到了希望。

  全膜玉米的推广,不但让农民满了粮囤,也增加了农户额外的收入。农户开动脑筋,利用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轻轻松松打起了“农机增收牌”。峁合村农民任志明不仅自己种了20多亩全膜玉米,还利用覆膜机给别人覆膜,收益颇好。他说:“我们村的地膜基本是我一个人覆的,每亩地30元,农忙时间一月收入8000多元,买金马250和覆膜机3万多元,国家还补贴了1万多,我两年就挣回来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就是好啊!”

  同时,全膜玉米的种植还带动了循环农业发展,全县逐步形成了“全膜玉米—秸秆青贮—规模养殖—沼气利用—废渣还田”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群众逐步走上了种植养殖业一体化发展道路。武沟乡椿岔村陈克杰就是通过种植全膜玉米带动养殖业发展、增加收入的农户。“我今年种了10亩全膜玉米,最大的玉米棒有一斤七两重,增产效果确实不错,明年打算种15亩。”陈克杰和笔者算起了效益账,“有了这些玉米秸秆,我家40多只羊、14头牛的饲草不愁了。”近两年依靠种植、养殖,陈克杰成了村上有名的致富能手,每年收入都在8万元左右。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责任编辑:王若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