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正文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甘南州合作市:羚城新画卷

2016-10-26 09:38:59 来源:中国甘南网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中国甘南网讯 井井有条的街道、满眼绿色的山梁、宽阔整洁的公路、干净美丽的村庄、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这是合作市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来,在这片生机盎然的草原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场景。

  加强领导夯实基础

  合作市作为州府所在地,积极贯彻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以打造“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城市”、“全藏区最干净的城市”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为目标,与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强的措施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定了《合作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考核办法》,建立了“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群众参与、上下联动,保障有力、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推行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排名、一季一奖惩”的工作办法,落实了县级领导责任包片制度和干部群众周五打扫卫生制度,开通了微信动态监督平台,确保了整治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累计投入综合整治经费2927万元,购置配备了垃圾收集车、洒水车、移动式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设备,着力改善市政设施条件,全力保障乡、街道的环卫经费。坚持把强化督查、考评问效作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有利爪手,制定下发了《合作市城乡环境卫生督查考评暂行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督查方式,采取明察暗访、限期督办、挂账销号、点名通报等方式,全天候、高密度、常态化、精细化开展督查工作,坚持整治工作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质量不降。

  广泛宣传全民动员

  合作市坚持把宣传动员贯穿整治工作始终,以多种形式和载体,广泛宣传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广泛动员干部职工主动参与支持整治工作,全市上下逐步树立了“人人关注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环卫意识,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整治环境卫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环境卫生整治推动农牧民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作用日益显现。

  点面结合齐头并进

  在去年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合作市以巩固成效,深化工作为目标,继续以城区、乡村、景区景点、公路沿线、重要节点、河道水域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提高环卫机械化程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月”机关工作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公共区域及空闲用地专项整治,实施城市维护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城市重要节点周边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改造、违章建设行为专项整治、“禁塑”严治专项行动、小广告黑广告严打整治等工作。在全市开展了以“擦立面、擦门面、擦窗户和清屋顶、统一卷帘门和门牌”为主题的“三擦一清两统一”行动,推动环境卫生整治触角由地面向立面延伸、城区向农牧村延伸、公共区域向户内延伸。开展治泥治土、巷道硬化、建筑工地整治、楼体维修等14个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对州市151栋建筑实施亮化提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合作市坚持把环境卫生整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实施了面山绿化、城乡绿化、景区绿化、千棵大树进城、绿色生态长廊等“五大工程”,建成生态文明示范村10个,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25个,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促进了城乡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坚持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加大投入改善景区基础条件,开展了“旅游发展年“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旅游综合收入大幅提高,旅游环境显著提升。坚持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开展了“脱贫决战年”工作,实施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智力扶贫等八大扶贫工程。坚持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始终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先锋引领作用和广大党员模范带动作用,率先制定了《合作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写实簿》,鼓励和引导干部到环境卫生整治主战场经受锻炼、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如今,走进羚城大地:路宽了,灯亮了,街道、村庄干净整洁了……群众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一条条宽敞、洁净的柏油马路环村而过,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取代了残垣断壁,一片片绿地取代了臭气熏天的“龙须沟”,一个个身着黄色环卫衣的专业清扫人员成为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尽天华成此景。九万羚城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构筑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理想家园;用热情和激情描绘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描绘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韩延明 尕藏嘉)

文章来源:中国甘南网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