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羚城涌动发展潮——合作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记者 赵梅 通讯员 韩延明 王赫伟
行走在羚城合作,从城市到农牧村、从机关到建筑工地,处处涌动着全力以赴抓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的热潮,建设“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城市”成为激励合作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前进的嘹亮号角。
合作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5年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取得了辉煌成绩——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活力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相较于5年前均实现翻番目标。生产总值33.4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34.85亿元,是2010年的2.7倍,年均增长26.3%;大口径财政收入4.49亿元,是2010年的4.1倍,年均增长3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96元,是2010年的1.95倍,年均增长11.8%;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16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3.4%。这一组组数据,是合作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奋力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结果。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批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临合高速公路、合冶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城区道路改扩建、西城区集中供热、天然气入合、格河生态环境治理及景观带建设、东二路市场改造、乡周转房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央德公路、“引洮济合”、当周神山藏文化国际生态旅游体验区步行木栈道、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顺利实施,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5年来,全市累计实施各类项目504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7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4亿元。招商引资项目48个,签约金额47.65亿元,到位资金30.3亿元。
城市建设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条条通畅的大道不断拓宽和延伸,扩大城市建设的框架;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洋溢着现代都市气息;一座座别致的住宅小区、商贸街区,散发着发展的魅力。
5年来,合作市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使城市建设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别是以建州60周年为契机,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投资6.7亿元实施了市政设施、特色化风貌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建改建城区道路23条29.9公里。同时,组建了城市综合执法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成了三维数字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搭建了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城市服务管理平台。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镇化率达到64.48%,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特色产业得到新发展
一场场精彩的民族文化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一座座养畜暖棚鼓起了牧民群众的钱袋子,一个个农家乐、藏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全市特色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5年来,合作市投资2亿元实施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功举办了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建州60周年庆典、“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自行车赛、拳王争霸赛等重大节庆和赛事活动,旅游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4.3%和32.97%,当周草原景区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4A级旅游区。大力发展高原生态农牧业,建设养畜暖棚、储草棚2730座,组建养殖场、牦牛繁育核心群100个,发展藏中药材合作社26个,成功培育种植羊肚菌,累计完成农牧业增加值8.7亿元。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打造以“藏宝网”为品牌的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创办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园,培育各类网店540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生产干酪素19937吨、奶粉6992吨。规范发展绿色矿产业,生产黄金9653公斤。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培育建成市场流通企业60家,新建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53个,餐饮、住宿等服务业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
5年来,合作市投资30多亿元办理了许多民生实事。狠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共减少贫困人口11700人,贫困发生率缩小到12.5%。建设保障性住房9782套,棚户区改造1003户,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73处,建成乡村道路21条164公里,改造农牧村危旧房10200户,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114人,劳务创收3.8亿元。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新建改建双语幼儿园28所。“乡村舞台”和“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扩面提标,社会救助力度持续加大。新农合参合率和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大幅提高。深入研究确定7个领域213项重点改革任务,建立完善改革措施办法和相关制度92个,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