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酒泉
投稿

酒泉敦煌: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推进法治建设

2016-10-26 09:11:1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依法治省 建设幸福美好甘肃【专题】

  原标题:敦煌: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推进法治建设

  近年来,敦煌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健全机制、创新载体、突出特色,把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有效结合,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为推动敦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和首届敦煌文博会成功举办,营造了浓郁的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

  坚持法律“八进”,突出重点求实效

  针对不同行业和对象特点,敦煌市注重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的有效结合,积极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机关、单位开展了领导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法律知识答题考试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十个一”系列活动;邀请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在乡村、社区开展了“百案说法村(社)行”“法治宣传大讲堂”宣讲活动;在企业开展了法律风险防范体检活动;联合市民宗局开展了“送法进宗教场所”活动;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和社会志愿者在军营开展了法治讲座和文艺演出活动;在全市开展了“家庭动漫法治教育”活动。以“法治文化大院”为阵地,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法治文艺节目巡回演出。借助举办首届敦煌文博会,以热点、难点问题和提升市民法治素养为重点,开展了“法律法规知识”巡回讲座;以“弘扬法治精神喜迎文博盛会”为主题,开展了“法治宣传巡展”活动;以“当好东道主喜迎文博会”为主题,编印了《文明安全驾驶常识》,开展了“文明安全”万人宣传活动。

  创新普法载体,打造法治微时代

  积极把新媒体建设成为法治教育的新平台,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体优势,敦煌市全方位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品牌,基本实现了“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屏”的立体化法治宣传网络。

  依托网站和网络,建立了“一站一库”两平台,加大了运用微信、微电影、微动漫开展普法,确保了普法微信与群众学法需求“同频共振”,把单向式的灌输过程变为互动式的融合过程,落实了“菜单式普法模式”,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引导社会法治风尚的作用。

  依托“智慧敦煌”网络及“智慧司法”移动数据终端平台,收集了90部法律法规和法规衍生的微电影、相声小品、歌曲、公益广告等,筛选出与市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老百姓易于接受的宣传视频、动漫,归纳成11个板块,打造了敦煌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最强大的资源链和数据库,使法治宣传教育向数字化、科技化方向迅速迈进,把法律知识送进了千家万户,充分发挥了媒体公益普法的优势和作用,促进了媒体履行法治宣传的社会责任。

  运用鸣山路63个LED电子显示屏和全市900多辆出租车车载电子显示屏,打造了“法治宣传电子一条街”和“普法宣传流动线”。今年,在“掌上敦煌”手机客户端——“敦煌飞天普法”栏目、敦煌文化旅游报、敦煌手机报联合开设了“七五”普法、以案说法、互动学法等专栏,对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平安敦煌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提升了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知晓率。

  强化阵地建设,普法工作奠定基石

  从2013年开始,组织协调24个部门、单位,在人口聚集、流动量大的沙州乐园建立了法治文化长廊,组织各乡镇在56个村、8个社区、204个村民小组的居民点主街道、交通主干线、乡镇集市等人口密集路段,制作了8000多平方米的平安法治文化宣传墙。2015年,在党河风情线和祥云生态公园,统一设计制作了普法提示牌等160多个,普法宣传栏120多块,法治宣传板50多块,分别建成了法治文化景观带和法治文化公园。按照统一标准创建了9个“法治文化大院”,配备了音响设备,运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植入了法治宣传内容,创作出了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层次人群观看的法治文艺节目,定期不定期地在村(社区)、集市、校园、军营等场所进行演出,使群众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了法治的熏陶,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 (司宣)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