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筑牢战斗堡垒助推精准扶贫——陇西云田镇深入推进党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扫描
记者 刘峰 刘等红
云田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抓好扶贫就是最大的任务”这一理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党建助推精准
扶贫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破瓶颈发展产业增收入
围绕破解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比较乏力这一瓶颈,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党员干部引领、专业技术支持等多项措施,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
设施农业发展迈上快车道。大力推进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形成了以定陇公路沿线为主轴,从北站到安家咀贯通5村走行25公里的设施农业经济带。建成北站和安家咀两个集温棚蔬菜生产、鲜果采摘、食用菌种植加工、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原种扩繁、果蔬气调保鲜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全镇年生产蔬菜、菌菜、水果在1万吨以上、马铃薯原原种3000万粒左右,果蔬气调保鲜库年贮藏量达2万吨。坚持以品种改良和扩大养殖规模为重点,以培育规模养殖户、大户、企业、小区为主要方向,大力培育发展养殖小区和大户,建成养殖大户和小区15个。发挥全膜玉米种植面积大的优势,依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动千家万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仅2016年就发展牛、羊养殖户756户。目前,全镇羊存栏达16700只,牛存栏达2480头,发展牛、羊适度规模养殖户1260户,年加工青贮饲料3万吨。旱作农业面积不断增加,全镇全膜玉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人均种植玉米2亩、户均8亩。目前,全镇新品种核桃栽植面积1800亩,软儿梨栽植面积1200亩,栽植较早的个别村民年林果业收入达到3万元。大力推广中药材地膜露头栽植等新技术,在杜家门、李家门、张家岔、回岔等村分别建立了1000亩的党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镇中药材标准化和示范推广面积达1万亩。马铃薯产业以品种改良为重点,引进裕兴公司建成占地200多亩的良种马铃薯原原种培育基地一处,带动全镇建成二级种薯扩繁基地7000亩,全镇马铃薯良种率达到80%以上。旅游休闲观光业崭露头角。北站绿健文昌苑、二十铺聚贤农庄等以餐饮、休闲为主的旅游服务设施建成运营,推动了整个北站设施农业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全镇发展现代观光农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补短板改善基础强后劲
积极争取扶贫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加大力度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行路、吃水、用电、住房等方面的短板。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力度,全面加快新镇区建设。投资7800多万元建设的云田镇农贸综合市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投资5000多万元二期工程完成主体建设;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镇区道路及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云田农贸综合市场管理用房、云田合作银行和云田派出所业务用房基本建成。全部项目建成后,云田镇新镇区将成为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小城镇。为加快解决全镇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施危旧房改造1509户、易地扶贫搬迁452户。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硬化通村通社道路15条67.5公里,修建砂化道路21条54公里。全力加快梯田和沼气池建设,切实加大梯田建设力度,全镇梯田面积达49694亩,建成高标准沼气池1888眼。抢抓引洮工程建设机遇,完成11个村28个社的村级管网建设,自来水入户3857户,入户率为91.2%。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李家门、二十铺、上大道、神家川、张家岔、杜家门等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
强引领党建保障促落实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各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严格考评奖惩,制定出台了针对村党组织的堡垒指数考评和党支部责任清单、针对广大党员的先锋指数考评、针对广大干部的服务指数考评,三个考评体系和责任清单制度,突出“任务、时限和落实”三个重点,每月对各村党组织、党员和干部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评打分,着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形成了用实干说话,凭实绩用人的良好氛围,有效调度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靠实工作责任,促进任务落实。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组建了由副科级党员干部任队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队13个,常年吃住在村,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出台了党员“片区化”管理制度,对各村党员以居住地为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都安排了一名指导员、一名管理员、若干名协管员和一名驻村干部,各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列出责任清单,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各项工作,形成了“一片三员一干部”共同服务片区群众的工作机制。
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了石家门、李家门等村阵地,扩建了杜家门、咀头、上大道、张家岔、回岔等村阵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村级组织无场所开展工作的难题。同时,通过自筹资金和多方协调联村单位等方式,对各村配备办公、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设备。充分发挥村级阵地“四个中心”作用,更加方便群众办事,在各村村委会设立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一体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所有镇村干部设岗定责,集中办公,积极开展民事代办,实现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监督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