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效应”方兴未艾
酒泉是古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一颗明珠,不仅有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酒泉长城遗址、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等文化遗址,还有亚洲最大的载人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人工种植胡杨林基地金塔沙漠森林公园、大型山谷冰川肃北透明梦柯冰川等旅游热点,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游玩。
据统计,今年“十一”期间,酒泉市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稳步提升。其中,西汉酒泉胜迹累计接待50940人次,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累计接待119630人次,莫高窟景区累计接待97224人次,“文博效应”十分明显。
“不管是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还是鸣沙山·月牙泉,都值得来看看。今年,首届敦煌文博会举办,借此机会来旅游,正好一睹盛会风采。”来自成都的游客许飞对记者说。

游客在瓜州县葫芦河垂钓观光。通讯员赵文生

游客在玉门市青山胡杨林观光。通讯员周欣
据敦煌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借敦煌文博会举办的东风,今年,敦煌旅游工作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旅游提前升温。5月13日,莫高窟景区单日接待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同比提前19天,鸣沙山·月牙泉景区6月7日单日接待人数突破5000人,同比提前26天,且6月在5000人以上的天数达到11天,由“现象级”增长转为“常态化”增长。二是总体增量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玉门关、阳关五大景区截至9月底共计接待游客299.78万人,同比增长10.1%。三是旅游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1月至9月,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两大核心景区分别接待游客113.18万人和129.05万人,同比分别增长30.79%和16.09%。自7月以来,莫高窟采取隔日开放应急参观模式,高峰时期采取每日应急开放,实现了景区有效扩容。四是旺季更旺。7月8日起,敦煌市提前进入1万人以上超大客流模式,其中8月10日莫高窟景区单日接待游客20164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接待游客25108人,同比增长72.72%,创近年单日接待新高。众多中外游客走进敦煌,闻名遐迩的景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等场馆、《又见敦煌》等剧目受到游客青睐。
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年展展区,从汉代的铜奔马到80年前穿越丝绸之路的法国雪铁龙履带车,一件件展品精美绝伦。“看了文化年展,丰富的艺术展品着实让我开了眼界。”敦煌市公路管理段退休职工杜书俭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9月23日首届敦煌文博会文化年展对外开放至10月10日闭馆,半个多月内共接待本地市民和中外宾客13.1万人次。

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参观游览。通讯员张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