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临夏州河州贤孝

2016-10-14 11:34:51 来源:中国甘肃网综合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

  河州贤孝又称河州唱书、贤孝弹唱、河州三弦善书、临夏贤孝、河州调等,是流传在甘肃省临夏地区的一种汉族传统曲艺形式。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因表演内容多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内容而得名。

  "贤孝"的语言植根在"河州话"的肥沃土壤中,诙谐幽默,通俗生动。唱词的字数灵活多变,以七、十字为多见,也有四、五字或十多字的。情节的繁简变化常使停顿的句数多少不一。字数、句数的即兴增减是一大特征。"贤孝"的音调为曲牌联缀形式。属吟诵性的唱腔"述音"是陈述故事的基本腔;如泣如诉的大小"哭音"常与书中"人物"的悲伤落泪同时出现;热烈明快的"夸官调"渲染着"皇榜得名、喜事临门"的喜庆场面;象铿锵有力的"武音"则使听者置身于刀光剑影的古战场上。作为伴奏乐器的三弦、滚、打助威,滑、揉感心,惟妙惟肖的烘托着唱腔所表现的多种情感,常令人叫绝。

  河州贤孝的传统唱本很多,多是艺人们据书编唱,世代流传的。他们把表现国家兴亡、忠臣良将的唱本叫"国书",如《伍子胥过江》、《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西游记》、《包公案》等。此类多为长篇大本,常在固定的茶铺,人家中演唱,时间往往达到一月半载。为增强演出效果,也有两个艺人分扮角色,采用四胡、三弦对奏表演的。反映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男女爱情等的唱奉称为"家书"。如《孟宋哭竹》等二十四孝的故事及《花亭相会》、《老鼠告猫》等,称为小本,富有情趣。一般在短期的游乡串庄,街头设摊时演唱,小憩、偷闲人都被其精采集中的故事所打动。盲艺人们对亲身经历的社会重大事件也及时反映,他们创编演唱的《老撒拉》、《尕司令打河州》等流传甚广,其中虽有偏悖之处,但对了解当时的情况,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综合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