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投稿

六盘山巅 毛泽东高吟“长征谣”(图)

2016-10-13 08:19:3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六盘山巅 毛泽东高吟“长征谣”

  六盘山上的红军长征纪念馆

  纪念馆里的“红色雕塑”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首绝妙好词就是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写于六盘山上。长征期间,尽管敌人围追堵截,红军历尽千难万险,遭遇伤痛、饥饿,但是凭着坚定的革命信仰,红军克服重重困难一路向前。1935年,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长征时翻越六盘山时,革命英雄主义豪情迸发,在山顶即兴赋出《清平乐·六盘山》。由此,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历史名山六盘山成了红色革命之山、胜利之山。

  长征过后成了红色经典景区

  秋高的9月,追寻红军的脚步,感受信仰的力量,记者一行来到六盘山,探访红色经典景区,搜寻历史的记忆。此时,秋意正浓,巍峨六盘山层林尽染。沿蜿蜒的山路而上,两侧林木繁茂,不时有野鸡、野兔、松鼠穿行而过,经过山路的曲折往复,到达六盘山顶。还未下车,一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雄居山巅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巍然壮观,耳边回荡着红色歌曲。置身山顶,两侧秋色无边,远山近峰一览无遗,盘旋的公路如同白色丝带,缠绕在六盘山上。

  拾级而上,进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的遗物、红色的文物、历史资料及当年事件的情景再现……集中展示出红军在六盘山地区活动状况。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整体建筑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五部分组成。其中纪念馆面积2159平方米,由“红军不怕远征难”、“不到长城非好汉”、“三军过后尽开颜”三部分组成,主要反映了红军长征在固原及红军西征在宁夏、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固原的活动情况等。400余幅(组)珍贵照片、220件文物、30余件艺术品和电子多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搭建了一个读长征史的课堂。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来自四川成都的背包客朱玉德,65岁的他是一个退休工人,此次是顺着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走的。朱玉德说:“对于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非常熟悉了,感觉到六盘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多少年前就想来看看,一直没有时间。现在退休了,就来圆一下当年的梦。”

  红军小道再现长征历史过程

  “红军小道是一个独具匠心的设计,将美景和革命历史事件融为一体,让游客轻松自然地接受红色教育。”说起六盘山的红色旅游,朱玉德感触地说。他就是从红军小道徒步爬上六盘山顶的。

  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红军小道的入口在六盘山上通往红军纪念馆公路的半山腰处,全长大约3公里,从这里可以徒步到达红军长征纪念馆。这条小道风景秀丽,道路两侧是六盘山最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还有野鸡、鸟类等野生动物出没。除了美景,红军小道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运用微缩景观展示了红军长征路上的18个主要事件,每走一段就有一个故事。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小道充分利用六盘山的山水资源,还原了如瑞金告别、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场景,人物雕塑形象逼真,每一个场景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布局错落有致,按照时间顺序从山脚到山顶。地势落差大时就铺设吊桥设定成“飞夺泸定桥”的场景,土地稀松处就布置成“过草地”的场景,雕塑人物有陷入沼泽的,也有正在救人的,连他们手中的麻绳的设计都不同。每一个雕塑场景旁,都用文字标牌注明了这个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由于六盘山在红色旅游方面知名度较高,开发较好,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宁夏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2004年,六盘山红军长征系列景区被列为中国首批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2005年,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落成后,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青石嘴建立红军骑兵侦察连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1935年、1936年,红二十五军、中央红军先后翻越六盘山,在此与敌人进行了一些战斗中,最著名的是宁夏西吉县青石嘴战斗。

  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中由一三军团和中央领导机关组成的陕甘支队北上。10月5日,红军进入宁夏西吉县境内。这时,国民党军为了阻截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在六盘山一带设置重兵。在六盘山周边有国民党毛炳文两个师、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部队,门炳岳及西北马鸿宾的部队,形势相当严峻。根据敌情毛泽东决定从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青石嘴一带突破包围,穿越平银公路,直插六盘山东边的泾源县阳清村。

  前进路上,红军战士意外发现,在青石嘴一带驻扎有敌人的一个骑兵团,在此准备堵截红军。这时已接近中午,敌人正在开火做饭,戒备相当松散。于是红军乘敌不备,发起突袭,消灭了敌军,而且缴获了100多匹战马及十多车物资。红军用缴获的物资迅速装备了一个骑兵侦察连。梁兴初任骑兵侦察连连长,他后来成为开国上将。

  一首词让六盘山名扬海内外

  “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六盘山自古以险峻著称,因必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而得名,又名陇山,甘肃省的简称“陇”既得名于此,因必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而得名。六盘山现位于宁夏南部与甘肃接壤处,红军长征期间这块地区属于甘肃,今天人们可以从隧道中轻而易举地翻越六盘山,而在长征中六盘山则是横亘在陇东高原上的一座天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让海拔最高处仅2800多米的六盘山成为名山的“仙”,就是四次经过六盘山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35年8月15至18日,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六盘山区,谱写了一曲“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乐章;1935年10月5至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六盘山区历时5天4夜,毛泽东临风寄情,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1936年6至10月,西方野战军西征宁夏、甘肃,在六盘山地区战斗和开展统战工作半年之久,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打下了坚实基础;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链接

  《清平乐·六盘山》原名《长征谣》,是1935年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登上山顶所作,定稿是在这一年的12月。毛泽东在攀登到六盘山山顶上,极目四望,真正体会到了秋高气爽的北国风光之后,回想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如今都已成为过眼云烟,那些至今仍坚持战斗在南方的同志们怎么样了呢?经过二万五千里艰险路程,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一道封锁线,陕北苏区已经在望,无数战斗锻炼过的红军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来。想到这些,一种难以言表的思绪涌上心头,于是,也就诞生了一首名传千古的绝妙好词。

  记者 彭维国 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赵凌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