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美丽乡村踏歌行 甘南州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

2016-10-12 09:14:5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治国理政进行时

  记者 赵梅 甘南日报记者 李建舟

  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新式民居掩映于茂密的树林中,秀美的乡村风景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近两年来,甘南州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小康村”,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同时,融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融合发展,部分景点“雏形”初现,一批景点正在规划与建设,以藏区农牧村风情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正蓄力突破。

  “美景”凸显乡村气息

  在碌曲县双岔乡落措村有一处藏式建筑,这是落措村为了留住牧村记忆建设的民俗馆。步入院落,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屋内摆放着老式的藏式桌椅、铜锅,还有各种农具,再现了30年前的生产生活实景。如今,这里成了旅游观光的景点,每到周末,便有许多游人驱车前来参观,不少人还选择在村里的藏家乐留宿。

  在卓尼县,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藏族村寨同样受到游客的青睐。这个村寨位处洮河支流的车巴河上游,是一个保留着原生态生活生产方式的半农半牧村寨,村里的建筑全是土木结构,无论民居还是曲曲折折的栈道,木材均取自当地山上含油量高、耐腐朽的松树木,再辅以土、石修建而成。

  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甘南州坚持因村制宜,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又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凸显藏区村庄特色,体现一村一品的风貌。同时,提出全域打造美丽乡村,立足生态、旅游、民族等资源优势,深挖各镇各村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合理配置乡土绿化、乡俗建筑、特色项目等,遵循因山、因水、因林、因文化而制宜的原则,高起点编制村庄总体规划,融入藏族文化元素,让原有生态群落得到保护,以优美环境将村庄串连,游客们或驱车自驾游,或骑自行车漫游,或徒步穿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了一批集“富、美、趣、和”于一体,可游可憩、宜居宜游的美丽新农村。

  望着在草原上拍照的游人,碌曲尕海“牧家乐”老板才让仁青满脸笑容:“2014年初开门迎客后,已接待游客6千多人次,七八月份游客最多!”

  “美食”品出乡土味道

  玛尼房、水磨、白塔、帐篷这些独具藏区特色的元素装扮着美丽乡村,成为一处处景点。

  在农牧村,不仅有美景,还可以品尝地道的山野美食,体会浓浓的乡土情。藏包、手抓羊肉、糌粑、时令野菜等皆成了让游客赞不绝口的美食。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让游客流连忘返。

  “这里很安静、很凉快、很干净,太舒服了!朋友们一起喝青稞酒、吃风干牛肉、聊聊天,非常惬意。”西安游客张先生说。

  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旅游产业蒸蒸日上。如今,在甘南州各大景区周边的藏家乐、农家乐,吸引着八方宾客。蓬勃发展的全域旅游不仅带“火”了农家乐,还拉动了“农”字牌旅游产品销售,蕨麻、蕨菜、狼肚菌、酥油等深受南来北往游客的青睐。

  “体验”寻找乡土乐趣

  享受来自草原的独特民风,品味来自草原的醇香佳酿,体验藏家的民俗风情。碌曲县尕秀村是草原上的村庄,这里有着浑然天成的辽阔草原,奔驰着的骏马,随风扑鼻的格桑花香,是避暑、摄影、游玩的好去处。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碌曲建起观景台,围起骑马场,搭起了帐篷,开办牧家乐,游客除了游玩,还可以参与挤牛奶、打酥油茶,在草原上辨别草药,寻找蘑菇、虫草,到森林里采集松茸,和牧民一起骑马放牧,制作晚餐。

  甘南州将牧区生产、生活资源转换成观光、体验、休闲的旅游元素,全州各乡镇、各村围绕全域旅游产业,打造各自特色品牌,陆续开发了田园农家游、古镇老村游、农村民俗游、休闲度假游等乡村旅游项目。

  随着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正在这片沃土上积蓄能量,破土成长,品牌化、特色化的藏区全域旅游越来越吸引人们的视线,成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后续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文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