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张博 文/图
高寨村异地搬迁项目外景
环县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现辖21个乡镇(街道办)、251个行政村、35万人,是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习仲勋同志是这里的第一任县委书记。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荒漠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58.6%,年降水量仅有300毫米。1983年被列入国家扶持的“三西”建设县,2001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全省25个特别困难县和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重点县。
2012年甘肃省“双联”行动开展以来,该村实施了异地搬迁、基础攻坚、党建保障、产业培育、服务配套五大项目,在2014年实现整体脱贫,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386元,贫困人口减少到24户99人。一个欣欣向荣的小康村正拔地而起。
异地搬迁换新颜
近年来,高寨村分三期新建小康住宅院18套、住宅楼14幢380户,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58户,已有150户搬迁入住。
贫困户倪志勇新家一角
高寨村武家湾组村民倪志勇,一家人以前住在离搬迁项目1公里远的山沟,交通不便,用水困难。2013年,他以每平米1300元的价格,在高寨居民新村购买了一套98平方米的楼房,其中按照政府危房改造项目政策,拿到了4万元的资金扶持。
“原来生活条件,住的也是窑洞。现在搬进了楼房,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聊起近些年发生的变化,倪志勇喜不自禁。
跟倪志勇情况一样的贫困户在高寨村还有300余户,将全部按照异地搬迁项目完成搬迁,目前搬迁项目已经建成了258户,搬迁入住150户以上。其余的5幢140套已完成主体结构,计划2016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其余配套设施也进一步完善,据高寨村村委会主任何志峰介绍,全村已新修公路30公里,引黄自来水入户达到300户,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覆盖面达到100%,农户通电率和村民小组通动力电也达到100%,贫苦户的日子将越过越好。
富民产业促增收
木钵镇高寨村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488户、2010人。2011年底有贫困户271户、1219人,贫困面为56%,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
倪志勇2013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仅有3330元。针对该户技术脱贫的现状,政府按照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方式,给予他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倪志勇冬天在高寨村新农村烧锅炉,能收入13500元,其余时间在新农村周边打零工,收入约10000元,加上妻子念秀玲经营的一家手工蒸馍店和粮食补贴等,全家总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年人均收入7680元。
环县木钵镇党委书记张东介绍,高寨村的富民产业培育工程主要包括:以千头奶牛场为主的龙头企业创办建设、以良种肉羊繁育为牵引的万只肉羊基地建设、以百座瓜菜大棚为带动的高效农业基地建设、以光电为支持的新兴扶贫项目建设等,项目可基本覆盖所有贫困户,在解决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建扶贫添保障
作为甘肃省委组织部的双联点,为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省委组织部曾专门下派干部在驻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队队长,和镇里6名干部组成双联扶贫服务队。
以前老百姓需要到镇上才能办理的手续,现在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就可以办结,村民如果有困难直接拨打服务队联系电话,就会有驻村干部主动上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田间地头经常就是驻村干部的办公点。
此外,高寨村还坚持“党建强社、合作富民”的理念,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示范引领、服务引领“三个引领”作用,坚持支部推动、党员带动、贫困户主动“三动”机制,探索推行了“功能型党小组+党员+贫困户”的党建助推扶贫模式,共设立各类党小组11个。目前,高寨村现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4个,其中产业党支部2个;有党员63名,其中女党员11名。党支部和党员成为脱贫攻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中流砥柱。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在省委组织部的倾力帮扶下,全村2014年实现整体脱贫,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96元,贫困人口减少到24户99人,贫困面下降4.9%”,环县木钵镇党委书记张东介绍,计划今年脱贫10户44人,贫困面下降到2.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8875元。
如今,昔日的贫困乡村,一改脏乱穷差的旧貌,焕发出勃勃生机;以前的贫困户,已逐渐拔掉穷根,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正如倪志勇在采访时所唱边区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的歌词中写到:“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正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为老区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老区人民也因此得以过上更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