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投稿

樊锦诗:兼容并蓄多元文化 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图)

2016-09-20 19:47: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7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梦汇敦煌 情连文博——大型网络系列宣传活动【专题】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_专题

  樊锦诗在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论坛上发言

  本网记者 李秀清 文/图

  “公元366年,一个名叫乐僔的和尚在莫高窟创建了第一个石窟,从此揭开了莫高窟营造历史的序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至今年已经整整1650周年了”。

  这是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分论坛五“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上,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研究的体会发表题为《文化交流融会,文明共存共荣——敦煌文化艺术遗产对现代国际文化交流发展的启示》演讲时讲到的。

  如今78岁的樊锦诗,看起来有点瘦弱,已经花白的头发,微微颤抖的双手,沙哑的声音,这些都是岁月磨砺之后留下的痕迹。可是站在演讲台前的她,却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从大学毕业迄今,樊锦诗已在敦煌工作了50多年。2015年3月从敦煌研究院院长一职卸任后,她没有返回故里上海,而是留在了敦煌。

  这50多年来,她与莫高窟已经相生相融。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也是东西贸易、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甘肃全省留下的不少古遗址和遗物,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交流的见证,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敦煌和莫高窟。”樊锦诗在演讲时提到,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留下的多元文明荟萃的文化艺术宝藏。莫高窟的佛教石窟艺术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除保存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艺术、文学、经济、科技、民俗等珍贵史料外,还保存了许多反映古代欧亚文明的材料。而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和艺术,是在丝绸之路千余年发展演变的背景下,由来自印度、希腊、中亚和西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文化、艺术与中国文化、艺术不断交流、融汇,进而创新形成的古代人类文化、艺术硕果。它们不仅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古代中西方多元文明交流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且于现代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她讲到,古代丝绸之路兴盛和繁荣发展的一千年,促进了古代东西文明的交流,长期持续的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吸纳了不同地区的文明精华,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催生了公元4至1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735个洞窟和窟内45000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尊彩塑,以及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公元5到11世纪的60000多件文献和艺术品。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要不断吸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并不断加以创新,才能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得到发展。而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交流是长期的、和平的,并能够增进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与互相信任,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对话,共存共荣。”樊锦诗说。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