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党史党建
投稿

王欢:“两学一做”意义重大

2016-09-20 10:38:5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两学一做”意义重大

  2016年2月,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仅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意义重大。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强化基层战斗堡垒。治国安邦,根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层是党执政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根基,是依靠群众的基石,是解决问题的基点,是党做好一切工作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我们创建之初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的小党,不断依靠群众力量,在基层发展壮大。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筑牢堡垒、强基固本,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党员在思想、组织、纪律及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开拓进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应该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完善提升自己,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将党规党章中的要求特别是党员义务落到实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面临严峻的改革发展任务以及各种的矛盾风险挑战,对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各种风险正集中起来考验着党在未来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全体党员来说任重道远。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赢得反腐斗争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面临“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保证“决战决胜”的关键战役之一。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了每一位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心,牢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使每一位党员自觉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准则,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自身,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最终使每位党员敢作为、会作为、有善为,使党员同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党的作风不断好转,转变社会上存在的部分对党不利的认识及思想。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抓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增强每位党员同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在党言党、护党、爱党,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形成一种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遵守党章这一党的总章程、总规矩,确保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重要思想的基本要义,领会其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唯物辨证法的精髓,把握其为民的情怀和深远的世界眼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指导工作,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号召全体党员同志不忘党章中规定的“实现共产主义”的初心,明确立党之目的;不忘党的基础在人民,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党走过的艰辛历程,时常居安思危,警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继续坚持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前推进;我们要继续坚持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